揭秘慈禧参与政治只是为自己不受欺负?

平心而论 , 在强大观念和制度的笼罩之下 , 被剥夺了早期教育权的叶赫那拉·兰儿 , 在政治演出中表现的才干和能力 , 还是很出人意料的 。她比大部分男人刚强果断、机智精明 , 近半个世纪 , 她始终牢牢控制着整个局面 , 把那些男人中的精英人物操纵在股掌之间;她很有胆量 , 就在英法联军逼近北京 , 成丰皇帝准备仓皇逃走 , 满朝文武惊慌失措时 , 她从储秀宫的帷幕后站出来 , 不惜违反祖制 , 极力反对这个懦弱的决定 , 她很有度量 , 在丈夫死后 , 以闪电般的手段发动宫廷政变 , 但她只杀了为首的三个大臣 , 对其他人都轻轻放过 , 并且当众焚毁了从三大臣家搜出来的政治信件 , 从而稳定了局面 , 安定了人心;她也有一定的眼光 。
中国的第一个明智的反应——洋务运动就是在她的支持下开始的 , 她支持派出留学生 , 支持兴办工厂 , 支持建设新式军队 , 在她统治的最后10年 , 她努力地推行政治改革 , 准备采用西方的君主立宪政体 , 她的改革范围甚至比康有为当初设想的还要广泛 , 手段也比戊戌变法时更切实有效 。如果她遇到的是比较平衡的政治局面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她不但会胜过历史上大多数女性执政者 , 也会胜过无数政绩平平的男性皇帝 。
可惜 , 她偏偏撞上了中国最尴尬最困难的时候 。
旗人家的女人往往比丈夫能干 , 许多八旗子弟在外面摆够了谱 , 回到家里就乖乖受女人辖制 。慈禧无疑就是此类女子 , 碰巧 , 成丰皇帝是那种比较软弱的男人 , 在内忧外患中直不起腰 , 成天除了听戏就是喝个烂醉 。这样的男人在生活中往往需要个性坚强的女子 , 甚至对其产生依赖心理 。当慈禧第一次尝试着给他出主意的时候 , 他并没有反对 , 于是这个年轻漂亮的媳妇借此接近并最终走进了权力中心 。
可是 , 慈禧最初并没有想成为政治家 , 她只是替懦弱的丈夫当当家而已 , 后来就是想保住爱新觉罗家的产业 , 以免孤儿寡母受人欺负 。曾国藩第一次进京面见太后 , 没想到她和他谈的都是些家常 , 什么你兄弟几人 , 出京多少年了之类 。曾国藩在当天的日记中失望地写到:“两宫才地平常 , 见面无一要语 。”
慈禧对巴黎的时装、华尔兹舞更感兴趣 , 每天处理完政务 , 都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化妆、游赏、宴饮、看戏 。在意识深处 , 她始终摆脱不了一个相夫教子、看家守业的身份定位 。但这时的中国需要一个具有非凡气魄的巨人来引领 , 才有可能度过重重劫难 , 可惜 , 历史却把这个位置留给了一个过于专注自我的女人 , 这也是慈禧的悲剧所在 。
不过 , 如果除却其他因素 , 单纯从女人这个角度去看慈禧 , 我们发现 , 她是相当亮丽的 。《宫女访谈录》中的老宫女回忆说:“太后就是讲精气神儿 , 一天到晚那么多的大事 , 全得由太后心里过 , 每天还是那么悠游自在 , 腾出闲工夫 , 又讲究吃穿 , 又讲究修饰、玩乐 , 总是精神饱满 , 不带一点儿疲倦的劲儿 。”她爱美 , 27岁时她成了寡妇 , 可是在寂寞深宫里 , 她仍然满腔热情地打扮自己 , 40多年 , 天天都要在梳妆镜前消磨上几个小时 。她冰雪聪明 , 刚进宫那会儿还不怎么识字 , 可是通过自学 , 她练出了一笔好字 , 诗也写得不错 。她喜欢唐诗宋词 , 喜欢绘画 , 留下了一批还过得去的作品 。
她有冷酷无情的时候 , 可是许多时候也富于人情味 , 特别是对身边的宫女 。宫女回忆起她来 , 话语中不无温馨:“老太太是最圣明不过的人 , 对自己最亲信的贴身丫头是另眼看待的 。不管外面有多不顺心的事 , 对我们总是和颜悦色 。”
也许作为一个女人 , 慈禧最对不起爱新觉罗家族的 , 是在孩子教育上的失误 。对独生子同治 , 她过于娇纵 , 使这个孩子成了清朝最没有出息的帝王 , 自制力奇差 , 整天热衷于微服出游 , 泡茶馆逛妓院 。这样一个儿子 , 她怎能放手让他接管全部权力?而对继子光绪 , 她又娇枉过正 , 管束过严 , 使其过于懦弱 。这样的继承者也实在无法承担起拯救破败帝国的重任 。这无疑也是她如此长久地涉足于政治不能自拔的部分原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