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英烈徐宝珊 毁家纾难的聊城籍抗日民族英雄

徐宝珊,原名许惟豫,学名文弼,乳名显万,1903年7月31日生于湖北省汉川县杨集乡许家村一个没落宦官家庭 。父亲许菊软,清末进士,民国初年,任国民党湖北省议员,后辞职回乡任教 。徐宝珊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 。长期受严父的教育和影响,他奋发向上,刻苦好学,受到父母喜爱和乡邻的器重 。徐宝珊18岁那年,族里兴力私学堂,乡邻都力举他当教师,徐宝珊就在湾里从业任教 。
徐宝珊担任教师后,在教学中极力反对八股文,主张学习新文化,他因人施教,向学生灌输一些爱国、变革社会的思想 。村里每逢婚丧嫁娶之事,都喜欢请他去帮忙,他利用这些机会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有一次,湾里许天祥订婚请他写“八字”,他边写边讲一些婚姻不能自主和妇女裹脚的事,用谋事在人的道理驳斥儒家的天命观 。许天祥的妹妹许元英,受徐宝珊的影响,同封建礼教作斗争,挣脱了裹脚的折磨和痛苦 。徐宝珊因亲近乡邻,湾里老少都非常尊敬和爱戴他 。
徐宝珊踏上社会,耳闻目睹丧权辱国之耻,暗暗立志要为改变中国这个黑暗的世道出力 。1923年春,他到武汉求学深造,考入董必武创办的武汉中学 。
武汉中学当时是宣传革命的阵地,陈潭秋、恽代英、李汉俊、刘子通、黄负生等都在这所中学讲课,宣传革命思想,培育革命人才 。徐宝珊亲聆他们的引导下,开始阅读进步书刊,如《新青年》、《向导》、《湘江评论》、《学灯》、《觉悟》等,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1925年,他积极投入武汉各界人民罢工、罢市、罢课、游行活动,反对英、日帝国主义,反对直系军阀吴佩孚和湖北督军萧耀南的反动统治 。
1926年春,徐宝珊同一些热血青年一道,回乡从事革命宣传活动 。当时,灾荒连年,兵匪横行,捐税繁多,农民苦不堪言 。汉川、担山、瑞鹤洲等地已兴起了农民运动,成立了农民协会 。仙女区是徐宝珊的家乡,他回乡后,结识了党派往仙女区指导农民运动的省特派员向日升 。在向日升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担任了仙女区农民协会秘书 。他走村串户,发动农民打土豪、分财产 。他宣传共产党的革命主张,用生动的比喻讲述农民必须组织起来的道理 。在他的宣传发动下,新庙乡很快成立了农民协会 。但他父母不理解他的行动,见他日夜不归,就骂他“野人”、“抛家不顾”,不让他出去 。他不顾父母的阻拦,仍然参加农民协会组织的惩治土豪劣绅的斗争 。一天下午,许家村召开骨干分子会议,会上徐宝珊揭露大地主许大双的反对农会,咒骂农会会员的罪行,激动了许家村农民的气愤,纷纷要求除掉这个地头蛇 。组织起来的1000多农民,在徐宝珊的率领下,举着红旗,扛着锄头,背着冲担,团团围住许大双的住宅大院,不停地振臂高呼:“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许大双!”一部分农民砸开院门,冲进屋里捉住许大双,将他五花大绑押到许家祠堂前 。徐宝珊站在一张方桌上讲话,揭发大地主许大双剥削压榨农民的罪恶,宣布分掉许大双家的财产,顿时全场沸腾起来,口号声震天动地 。大家将许大双戴上高帽,牵着游乡,并点火烧掉了许大双的庄园 。农民从这次惩治土豪劣绅的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增加了斗争勇气,农民运动迅速形成高潮 。徐宝珊经过农民运动的锻炼和考验,由向日升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1927年初,徐宝珊投笔从戎,同魏昌奎等24人一道,被县农民协会选送到武昌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集团军教导大队受训 。7月,他随受训人员开往江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 。起义军作战略转移时,徐宝珊被编到警卫大队,随队南下到达汕头,后因患疾病离队 。当他返回武汉寻找党组织时,湖北省党组织被破坏,他只得逗留武汉,伺机寻找同志接上关系 。当年隆冬的一天早上,他在街上被四处寻找他的父亲拉住,一同到汉川、云梦、应城三县交界的长江埠王家桥亲戚家中,帮助管账 。他父亲把他隐藏在这偏远的地方,感到心里踏实 。可是,徐宝珊倾心革命,不畏白色恐怖,仍利用给三庵寺和街上商户写对联的机会,四出活动 。后来他与地方党组织的负责人金秉衡、李向文等取得了联系,便经常装扮成商人、货郎、磨剪刀人,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7月,原汉川县委书记程棣华、罗四维等人来到川、云、应三县的边界,以汪才清等人在道人桥南开办的“同泰福秀油栈”为中心点进行活动 。在恢复桥北、桥南、长江埠、杨家垸、葱担沟五个党支部的基础上,徐宝珊积极协助他们建立了川云应临时县委,并担任县委委员 。旋即,县委与省委取得联系,程棣华遵照省委指示,组建汉川中心县委 。徐宝珊继续留下工作,担任汉川中心县委执委、川云应县委书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