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投靠刘备 诸葛亮跟刘备的真实原因
诸葛亮,这位中国古代最受赞誉、也最具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人们心目中理想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美化身,虽历经了从三国时期至今的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但仍为世人所称颂 。那么,就是这位英雄,为什么不投效曹操和孙权,而唯独看中了走投无路的刘备呢?
诸葛亮,琅邪郡阳都县人,从17岁起开始,就隐居隆中(今湖北襄樊)过着半耕半读的生活 。他一方面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一方面拜师访友,广泛地与社会接触 。经过十年的艰苦磨砺,逐渐成为一名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青年才俊,确实是一位天才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志存高远,在隆中时,就经常把自己比作古代名相管仲和名将领乐毅 。
在当时名震荆州的学术领袖中有两位长者,即庞德公和司马徽,他们作为诸葛亮的老师,十分欣赏诸葛亮的超群才智,称诸葛亮为“卧龙” 。
时,在政治上,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拥有政治优势 。在实力上,他统一了北方,兵多将广、钱粮充足 。在个人能力上,他堪称雄才大略,当时的政治家无人能与他相比 。特别是在对待人才方面,曹操求贤若渴,三次颁布“求贤令”,广纳天下贤才 。对此,天下读书人无人不知,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曹操呢?是他不知道曹操这个人吗?显然不是 。早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曹操是否知道有诸葛亮这个人,史书上没有记载,但是诸葛亮对曹操肯定是早有了解的 。
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有着双重面孔的人,性格很复杂 。起初,他有匡扶汉室的志向与抱负,后来他又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曹操在看到民众因战乱而流离失所时,他会伤心落泪,并出台政策招抚流民,恢复生产、安定社会 。但是他也会因为父亲之死而迁怒他人,大肆屠杀几十万无辜百姓 。对待人才方面,他既可以连袜子也来不及穿就跑出去欢迎人才来访,也会因一些小事而翻脸无情,杀害跟随自己多年的老朋友 。诸葛亮对曹操这样的人是绝对不会喜欢的 。因为诸葛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知识分子,在这位高风亮节、功业卓著的楷模身上,古人所提倡的人生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以位列第一的立德来说,儒家的忠孝仁义,就是他毕生践行的标准 。作为一个有眼光、有头脑的知识分子,诸葛亮当然看得出曹操把持的中央政府已经不是大汉的政府,要想践行忠义,自然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再者,诸葛亮一生推行的治国理念是内儒外法,实行儒家的仁政,以法辅德,而曹操实行的却是霸者之政,强权政治,这明显不是诸葛亮想要的结果 。
诸葛亮虽然不会投效曹操,但他或许应该考虑考虑孙权 。孙权文韬武略,胆识过人,不愧为一代豪杰 。他据有江东,兵精而粮足 。孙权爱惜人才,以诸葛亮的才干,在东吴应该是很有前途的,但诸葛亮为什么不去投奔孙权呢?史书上记载:赤壁大战前,刘备派诸葛亮去东吴说服孙权联合抗曹 。当时东吴的大臣张昭想留下诸葛亮,被他婉言谢绝 。后来有人问起其中的原因,诸葛亮说:“孙权当然是人中豪杰,但是我看以他的度量,他有可能会对我很好,但不会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不能留下 。”
接下来,再分析刘备 。刘备一生极其坎坷 。起初,他在家乡起兵参与了镇压黄巾起义,后来又卷入诸侯混战,几十年东征西讨,凭着讲感情、够朋友和自己的那点谋略才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拉起了一支队伍 。但他没有聪明的谋士辅佐,所以只能时而投靠陶谦,时而联合吕布,时而归顺曹操,时而依附袁绍,始终被人利用来利用去,跑了大半辈子,也没跑出个名堂来,一直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 。刘备走投无路时,只好跑到荆州投靠刘表 。
刘表把刘备安置在抵抗曹操的最前线,替自己守住大门,扮演“炮灰”角色,所幸的是,刘备镇守新野的几年里,曹操忙着在北方东征西讨,几乎无暇顾及刘表,所以刘备在新野一住就是八年 。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认识了司马徽和徐庶,这两人极力向他推荐诸葛亮,并称赞诸葛亮是“卧龙” 。很快,刘备就亲自去拜访这位年仅27岁、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诸葛亮 。于是就有了千古传颂的“三顾茅庐”的故事 。
在今天隆中的半山腰上,有一处凉亭,名叫“抱膝亭” 。史书记载,由于尚未发现值得辅佐的明主,诸葛亮一直显得很茫然,每当早晨和傍晚,他都独自一人,在山林之中抱膝长啸 。当这位读书人倍感苦闷的时候,那个最赏识他、最可以发挥他才智的人——刘备来了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
 - 揭秘为什么民间拜关公不拜张飞的原因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娶丑女当老婆是个天大秘密 诸葛亮原来如此奸诈
 - 考古新发现 武则天和诸葛亮竟是亲戚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