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什么都是仙女下凡而少有仙男下凡呢?

这个是个很有趣的问题 , 很多人认为这是基于男性性幻想造成的后果 , 例如牛郎织女之类的故事 , 是劳动人民智慧产物 。
事实上果真如此吗?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版本的牛郎织女 。
日本传说:
在古时候 , 一个村庄 , 名字叫做三保 , 位置大约在现在的日本静冈市 。那里住着一个辛勤劳作的渔夫 , 他每天到河边捕鱼 。某日 , 伯梁在一棵松树的树枝上发现了一件非常精致的衣服 , 伯梁满心欢喜的想要将这件衣服带回家 。就在他准备拿走的时候 , 突然出现了一位美丽的仙女 , 仙女告诉他:“这个是仙人穿的衣服 , 请还给我 。”伯梁见到仙女很高兴 , 但还是没有把衣服还给仙女 。见他没有归还的意思 , 仙女就哭着说:“失去仙衣我就没有办法回到天上的家了 。”越说越伤心 , 非常楚楚动人 , 伯梁见她可怜 , 就答应了还她衣服 , 但是前提条件就是要天女为他跳一支仙人的舞蹈 。天女满口答应 , 穿上仙衣就开始翩翩起舞 , 舞蹈非常优美 。她越跳越高 , 飞到了空中 , 最后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
还有一个传说是说 , 据说日本有一口井叫做真奈井 。有八个天女来到此处沐浴洗尘 , 一对夫妻见到美丽的羽衣非常喜欢 , 偷偷藏了一件 。被偷走羽衣的仙女没有办法回到天上 , 流落人间 , 被一个独居的老人收养下来 。天女运用自己的神力制作了包治百病的药酒 , 靠着她的手艺 , 老人家渐渐富裕起来 。就这样十余年过去了 , 直到有一天 , 老人对她说:“你不是我的孩子 , 不属于这里 , 你还是走吧 。”仙女失去了人间的庇护所 , 又没法回到天上 , 只好悲伤难过的离开了 。
【揭秘为什么都是仙女下凡而少有仙男下凡呢?】朝鲜传说:
在古代 , 有一个樵夫 , 他和他的老母亲以砍柴为生 。有一天 , 他救了一只被猎人追杀的狍子 , 狍子为了报答救命之恩 , 就告诉樵夫在池塘边有一件羽衣 , 劝樵夫把衣服藏起来 。其他仙女都回到天宫而失去羽衣的仙女无可奈何之下在樵夫的要求下成为他的妻子 。后来他们二人有了三个孩子 , 樵夫在天女甜言蜜语的劝说下 , 将天衣还给了他 。天女穿上天衣后 , 马上抱起孩子 , 左右手各一个 , 剩下的一个夹在股间 , 飞过屋顶回到天山去了 。
再参考其他地方的“天鹅处女”的传说基本可以看出天仙配凡人的搭配形式在各地的古代都非常流行 。
那是不是因为中原地区的文化程度较高 , 所以才将传说输出到亚洲各地呢?似乎也不是 。
“天鹅处女”的故事在亚洲、欧洲甚至美洲地区都有相似的传说 , 其中的不同只在于 , 北方地区的仙女多以天鹅等形象出现 , 而南方则非常有地域特征的孔雀女或者龙王女儿等 。这种故事以一种广泛而深远的形式平均分部在欧亚非的每个角落和民族 , 虽然带有地域特征 , 但是大体的基调是不会改变的 。据民俗学者计算 , 以类似素材编写的故事在全世界能达到一千二百多种 , 就在我国 , 这个故事就能达到二十多个变种故事在民间传开 。
可见仙女与平民男子喜结良缘 , 生儿育女的故事是世界共性问题 。这种传播已经远在人类进驻美洲、大洋洲等地之前 。这已经不能够用“文化产品产生和消费者是男性 。男性对于美好生活的幻想 , 自然会产生无名之徒配下凡仙女的故事”能够说通的 。
经过查证“天鹅处女”的故事最早发源地是中亚(又一说为印度) , 随着人口流动、民族大规模的迁徙 。但依照笔者的观点 , 这些神话最初很可能产生于母系氏族末、父系氏族初 , 生产力得到大幅提高的时候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 体力劳动变得重要 , 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男性(农夫、渔夫、樵夫)有条件迎娶自己喜欢的女子作为自己的伴侣 , 确保了自己后代的继承 。而女性的社会位置却逐渐变低 , 从原本的“天女” , 变成了只能辅助丈夫、养育后代的妻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