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到底是多久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这句话或说是这个八字成语,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个“秋”字到底是多少时间呢?
对于“秋”字的理解,人们众说纷纭,答案莫衷一是 。在生活中,人们最普遍的理解是“一秋就是一年”,持这种观点的理据很简单,一年只有一个秋天,一秋当然就是指一年 。那么,这样的理解究竟对不对呢?其实,这是错的!
不可否认,如果单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一句话的字面上来看,这样的理解似乎没什么问题,但要正确理解“三秋”的意思,一定不能断章取义地只看这一句话,而要对它的前后句子都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话出自《诗经》的《采葛》,全诗是这样的:“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从中药的采制理论上来看,是夏采葛、秋采萧(即今天的蒿)、冬采艾 。夏葛茎浆最丰富,秋萧药性最强,冬艾最坚,宜作灸术之用 。全诗写的是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心情,这三种心情在时间递进的基础上,以一种感情升温的基调来描述,随着时间的变换,“一日没见”让人感觉所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采葛的时候处在情感初期,一天没见就好像过了一个月那么长;到了秋天采萧的时候,情感加深了,一天不见就像是过了三个秋季;而到了采艾的时候呢,感情更深更浓了,一天不见就像是过了三年那么长 。
所以,“如隔三秋”的这个“秋”字,它的真正意思是一整个秋季或一整个季节,而“三秋”则是三个季节,也就是九个月 。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三秋”到底是多久】道理很简单,如果是把“三秋”理解成是“三年”,那么这个“三年”就和“采艾”时的“如三岁兮”重复了,这不符合全诗的递进增浓的诗意和氛围,更不符合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明代画家吴伟 一介乞丐竟然也能成为“画状元”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你做梦也想不到的“梁祝”竟然是这样写成的
- 古代女子出嫁洞房“八件套” 是些什么东西
- 举荐情敌做高官的两位先秦牛人 “私怨不入公门”
- “红颜祸水”究竟是指历史上哪位绝色美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