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与亲生母亲为什么不和?
清朝雍正皇帝的亲生母亲是康熙的德妃乌雅氏 , 但无论在史料记载中还是民间传说中 , 这对亲母子的关系非常不好 , 总的来说是陌生而紧张 , 冷淡而无奈 。甚至还有雍正逼死自己亲生母亲的传闻(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 。那么这对亲母子为什么不和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
【雍正皇帝与亲生母亲为什么不和?】一、雍正从小不是亲生母亲养大的 。乌雅氏出生并不高贵 , 她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满族中层军官 , 入宫后乌雅氏只是一个毫无身份的庶妃 。在康熙十七年 , 乌雅氏生下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后 , 因为当时乌雅氏身份卑微 , 他根本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亲生儿子 。所以 , 胤禛自小便被寄养在康熙的皇后佟佳氏宫中 。胤禛这位养母自己没有儿子 , 所以佟佳氏也是尽心尽力地抚养这个儿子 。一直到他十一岁左右佟佳氏病逝 , 幼年的胤禛都是在这位母亲之呵护和教导下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 。“生恩不及养恩大” , 所以胤禛对养母感情很深 。而对没有抚养自己几天的亲妈则很生疏 , 这也是人之常情 。
二、雍正认为母亲太偏心自己的弟弟胤禵 。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在生下胤禛后 , 又接连生下皇六子胤祚(早夭) , 三个女儿 , 康熙二十七正月初九 , 又生下十四阿哥胤禵 。这时候的乌雅氏已经不再是生胤禛时那个毫无地位的庶妃了 , 她已经贵为永和宫宫主 , 后宫四大妃之一 。一句话 , 她已经有了抚养自己孩子的资格 。乌雅氏迟来的母性发作 , 他对胤禵极尽溺爱 。大儿子她没能亲手抚养 , 二儿子又得病早亡 , 乌雅氏生怕小儿子再出什么差错 , 因此对胤禵百依百顺 。再说 , “天下的父母皆是偏心的” , 哪个做母亲的不多多少少偏向小儿子呢?当时胤禛已经渐渐长大 , 这一切全都被他看在眼里 。在他的眼中 , 他的母亲就是个大偏心 , 弟弟胤禵夺取了本属于他的母爱 。所以雍正心中对此也一直耿耿于怀 , 母子间的隔阂愈见增大 。
三、雍正的性格不为母亲所喜欢 。雍正的性格说不上好 , 自幼就被父亲康熙说成是'喜怒不定' , 可见年幼时心绪不佳 , 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带给他的重压 , 往往会突然而然的发作 , 有时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 。做母亲的大多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 , 对于像他这样性格有些忧郁的孩子 , 自然很难博得母亲的欢心 。
四、雍正母亲的情商低 , 在雍正做皇帝后多次跟儿子对着干 。按理说 , 她的儿子在竞争皇位中终于脱颖而出 , 得以登上皇位 , 她这位母亲应该最高兴了 。但德妃却好像对于儿子当皇帝非常的不高兴 , 处处给儿子难堪 , 使绊子 。雍正登基大典这天 , 她以“皇帝诞膺大委 , 理应受贺 。与我行礼 , 有何紧要”为由 , 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 , 害得登极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 , 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礼这么大煞风景的开场 。试问 , 这是一位母亲该做的行为吗?
此外 , 这位母亲还放话说 , 雍正即位 , '实非梦之所期' ,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自己的儿子继承大统 , 就连我这个亲生母亲做梦都想不到——实际上就是不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 。要知道当时雍正虽然当上皇帝 , 但他的政权还远远算不算稳固 , 很多政敌对他的皇位虎视眈眈 。在这种情况下 , 作为母亲不去支持儿子 , 却说出这样的话显然将会受人以柄 , 真不知道她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这也将她和儿子的关系彻底逼入绝境 。
还有 , 德妃生前决然不肯接受儿子给她上“仁寿”皇太后的尊号 , 也不肯从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宫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宁寿宫去 , 反正就是不让儿子省心 , 让儿子难堪 。
有这样的母亲 , 雍正皇帝也是没有办法 , 总不能明着翻脸 , 背上不孝的罪名 。但雍正对母亲也有一种负气和愤懑的态度 。本来应该关系最亲密的母子俩 , 结果关系却成这样 , 这也实在是雍正一生最大的悲哀之一了 。
推荐阅读
- 清朝皇帝过年旧俗 与群臣分食不加任何佐料白片肉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风尘才女寇白门为何不惜与出轨情人玉石俱焚?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明朝皇帝服饰具体介绍 明朝皇帝的衣服有几种?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孙二娘嫁给了谁?母夜叉孙二娘与张青的爱情故事
- 刘姥姥与巧姐的联系 巧姐为何也是十二金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