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造出第一枚原子弹的?
1955年 , 抗美援朝刚结束 , 尽管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十分薄弱 , 但毛主席、党中央审时度势 , 高瞻远瞩 , 仍以伟大气魄决定研制中国的原子弹 。1960年 , 苏联突然撕毁合同 , 停止一切援助 , 我国又逢三年自然灾害 , 当时搞原子弹的困难之大 , 可想而知 , 但所有这些都没能阻挡我们朝既定目标前进 。
我任职的二机部建部初期 , 最大的问题是我国有没有铀矿资源 。铀是制造原子弹的主要原料 , 因此找铀是头等大事 。当时 , 部里所属的地质队在各地寻找矿源 , 其中有一支地质队在华中地区的深山老林里 , 从山顶到山脚三条数百米长的深沟中探测到铀矿 。对这一发现 , 部里十分重视 , 苏联专家也很高兴 。经过对可供开采的储量计算 , 结论证明我国不仅有铀矿 , 而且有品质优良的较大型铀矿 。于是 , 1958年4月在这里动工兴建我国第一座大型铀矿厂 , 并开采出第一批矿石 。
当时我们同苏联专家发生了一次争论 。某些苏联专家坚持认为在花岗岩地区不可能开采出有价值的铀矿 , 铀矿只能到砂岩中去找 , 而我国地质队首次发现的铀矿区恰恰就属花岗岩地区 。因此我们没有听他们的意见 , 坚持开采下去 , 并通过深部挖掘 , 结果证明在花岗岩地区不仅有铀矿 , 而且还是具有工业价值的大型铀矿 。这一发现对我国地质资源的勘探开发 , 对国际上关于铀矿形成理论的发展 , 都具有新的突破性的意义 。随后几十年中 , 二机部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地质队探明的铀矿资源 , 其中百分之四十以上都属于花岗岩地区 。
仅是发现铀矿矿源 , 挖掘出矿石还不行 , 必须要从矿石中提炼出重铀酸胺(粗铀) , 再从粗铀中提炼出制造原子弹最终使用的核燃料 。因此 , 能否搞到粗铀 , 就成为核燃料工业能否全线尽早起步的首要任务之一 。
为了争取时间 , 我们一面筹建大厂 , 一面布置若干点进行土法炼铀 。1958年秋 , 部里派我到西南地区考察农民在地质队的指导下 , 自力更生、土法上马办铀矿的情况 。所见情况实在动人:四五十个男女青年农民 , 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 , 用镢头、铁铲开山取矿 , 然后在临时搭起的竹棚里用十分简陋的工具 , 不分昼夜 , 用碾米的石磨将矿石粉碎 , 用竹筛子筛净 , 用土缸酸浸 , 再用豆腐包细布一遍遍过滤 , 经烘干 , 最后才得到了所需的面粉状粗铀 , 经检验完全合格 。
农民用土法办矿炼铀 , 搞原子能 , 这在世界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的 , 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和愚公移山的英雄气概 。我当即把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用电传向部里作了汇报 , 表示有信心用这个办法搞到更多的粗铀 。通过20多个省、区的土法炼铀 , 我们共获得粗铀约160余吨 , 解决了大型矿山、冶炼厂未建成前 , 首先取得部分粗铀的问题 。不要小看这土法上马搞出的粗铀 , 它可是对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 , 争取了时间 , 立下了大功 。
【中国是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造出第一枚原子弹的?】核燃料从最初的粗铀到二氧化铀、四氟化铀、六氟化铀 , 要经过多次冶炼转换才能产出可供组装核武器用的浓缩铀—235 。为了早日取得合格的浓缩铀 , 当时我们没有等大厂建成 , 就在研究所里 , 用自制的土设备 , 因陋就简地先干了起来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 先是一个研究所就拿出了合格的二氧化铀21吨 , 四氟化铀31吨 。研究所还先后建起了“615”乙、丙两套简法装置 , 生产出六氟化铀18.5吨 。这些用简法所取得的成果 , 不仅为下一步建大厂掌握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 锻炼了队伍 , 提前拿到一定数量的产品 , 为整个进程大大争取了时间 , 而且还实际地体现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
推荐阅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唐僧前身是如来徒弟金蝉子?和尚不承认?
- 高丽王国是安徽人建立的 朝鲜是东北人建立的?
- 李白真死于自己的水中捞月吗?他是怎么死的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揭中国古人身份证 竟带防伪标识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