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路线
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the Silk Route),亦称丝路 。是指西汉(前202年—138年)时,由西汉时期伟大的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因为由这条路西运的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最大,故得此名 。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路线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9世纪下半期,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就将这条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 。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 。
张骞被封为博望侯,在他的的家乡陕西城固有博望镇以永久纪念这位中国最杰出的贡献者 。张骞死后,埋葬在家乡,筑有张骞墓 。最近几年进过整修扩建,以张骞墓为主建成张骞纪念馆,详细记录了张骞生平和两次出使西域的豪迈壮举 。这也是我的家乡,我为有这样的前辈骄傲 。张骞出使西域,联通欧亚,也被后人誉为“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据网络资料,公元前139年,他受命率人前往西域,寻找并联络曾被匈奴赶跑的大月氏,合力进击匈奴 。
张骞一行从长安起程,经陇西向西行进 。一路上日晒雨淋,风吹雪打,环境险恶,困难重重 。但他信心坚定,不顾艰辛,冒险西行 。当他们来到河西走廊一带后,就被占据此地的匈奴骑兵发现 。张赛和随从一百多人全部被俘 。
匈奴单于知道了张骞西行的目的之后,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把他们分散开去放羊牧马,并由匈奴人严加管制 。还给张骞娶了匈奴女子为妻,一是监视他,二是诱使他投降 。但是,张骞坚贞不屈 。虽被软禁放牧,度日如年,但他一直在等待时机,准备逃跑,以完成自己的使命 。
整整过了十一个春秋,匈奴的看管才放松了 。张骞乘机和他的贴身随从甘父一起逃走,离开匈奴地盘,继续向西行进 。由于他们仓促出逃,没有准备干粮和饮用水,一路上常常忍饥挨饿,干渴难耐,随时都会倒在荒滩上 。好在甘父射得一手好箭,沿途常射猎一些飞禽走兽,饮血解渴,食肉充饥,才躲过了死亡的威胁 。
这样,一直奔波了好多天,终于越过沙漠戈壁,翻过冰冻雪封的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来到了大宛国(今费尔干纳) 。高鼻子、蓝眼睛的大宛王,早就听说汉朝是一个富饶的大国,很想建立联系 。但苦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故一直未能如愿 。因此,当听说汉朝使者来到时,喜出望外,在国都热情地接见了张骞 。他请张骞参观了大宛国的汗血马 。在大宛王的帮助下,张骞先后到了康居(今撒马尔罕)、大月氏、大夏等地 。但大月氏在阿姆河上游安局乐业,不愿再东进和匈奴作战 。张骞未能完成与大月氏结盟夹击匈奴的使命,但却获得了大量有关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知识 。
张骞在东归返回的途中,再次被匈奴抓获,后又设计逃出,终于历尽千辛万苦,于13年后回到长安 。这次出使西域,使生活在中原内地的人们了解到西域的实况,激发了汉武帝“拓边”的雄心,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 。
公元前119年,汉王朝为了进一步联络乌孙,断“匈奴右臂”,便派张骞再次出使西域 。这次,张骞带了三百多人,顺利地到达了乌孙 。并派副使访问了康居、大宛、大月氏、大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国家 。但由于乌孙内乱,也未能实现结盟的目的 。汉武帝派名将霍去病带重兵攻击匈奴,消灭了盘踞河西走廊和漠北的匈奴,建立了河西四郡和两关,开通了丝绸之路 。并获取了匈奴的“祭天金人”,带回长安 。
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欧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 。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 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路线】在这条昔日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历史上遗留下的名胜古迹 。这里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二千年前的地下军阵—秦兵马俑;有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万里长城的终点—嘉峪关;有“鸟的王国”之称的青海鸟岛;有如诗如画的“塞上江南”;有歌舞和瓜果之乡美称的吐鲁番盆地 。
推荐阅读
- 汉朝时期的西域国 最小的国家只有27户194口人
- 汉朝历史上张骞通西域与汉武帝的求仙动机
- 西域都护府的作用何在?西域都护府的历史意义
- 西域戊己校尉主要管理西域哪些事务?
- 西域都护什么时候设置的?西域都护意义
-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间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 清朝为什么将西域改称新疆?
- 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为何出使西域
- 张骞出使西域的西域指的是哪里?
- 细数远嫁西域和匈奴汉朝公主 都改嫁丈夫的子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