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臣岳飞怎么死的 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岳飞
公元1127年,岳飞二十四岁,时任东京留守司七品统制,用现代语言描述,大约相当于帝国首都留守军事管制委员会下属部队的团职军官 。十五年后,公元1142年初,岳飞被杀死在帝国临时首都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时年三十九岁 。死前,他刚刚被解除帝国最大一只部队的统帅职务不久,时任枢密副使 。
说岳飞必须死,并不意味着赵构与秦桧合谋冤杀岳飞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寒心的一桩罪行 。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上,只要曾经发生过一次这样的罪恶,就值得这个民族永远反省自己所拥有过的那份政治遗产 。
岳飞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统帅 。他的故事,成为后代中国人许多民间传奇中经久不衰的主题 。唯一能够与他相提并论的武士,大概只有一位三国时代的关羽 。如果说在武艺高强、忠肝义胆上二人不相上下的话,在文化素养上,岳飞可能就要高出一筹了 。今天杭州西湖边上的岳王庙里,那一幅“还我河山”,据说就是出自岳飞的手笔 。那四个字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功底和代表的意思,让人觉得只有岳飞才配得上写它 。而那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词,人们也普遍愿意相信是岳飞所填 。八百年后,在面临亡国灭种的岁月里,许多中国青年就是吟唱着这首词,走上抗击倭寇的战场的 。直到今天,它仍然会在许多场合,让那些具有正直信念的人们热泪盈眶热血沸腾 。
据说,有一本以岳飞的名义撰写的军事著作,名叫《武穆遗书》;是一本可以让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事圣经 。在中国的传奇文学中,为了得到这本书,江湖上的各种人物展开了令人眼花缭乱的争斗,掀起一阵阵血雨腥风 。最后,终于由代表正义的一方得到了它,并通过学习它,将邪恶势力一网打尽 。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思维 。这种美好的想像,常常会在现实面前被击打得粉碎 。
我们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别容易看到一个景象:年长的人们,时常用他们阅尽沧桑所悟出的人生智慧与政治智慧,满怀忧虑地告诫那些初出茅庐血气方刚的年轻一代人 。代表这些智慧的古老格言在中国特别多,雅致一些的比如: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众必毁之等等之类 。市井气息浓厚一些的比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比如出头的椽子先烂等等 。假如不怕武断的话,大约没有哪个中国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劝告 。
可以肯定,这种文化现象是中国人所独有的 。许多来自其他民族与文化背景的人们,完全无法理解中国人特别是汉族人的这种智慧 。在他们看来,这种所谓人生智慧恰恰刚好是反人生的;在这种智慧指导下的生活,不太可能是明朗的健康的有活力的;结出的果实,必定压抑而郁闷,阴冷柔滑,带有浓厚的阴谋气息 。事实上,即便是在现代,中国人许多阴郁的挫折感和烦闷不安,都与此干系甚深 。奇怪的是,这个优秀的民族很少有人去探究,事情何以竟会如此?
与此相关,中国人以很高的频率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而,在长达四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一套实现它的机制 。于是,这个民族中那些最优秀的人物,便常常面临极端悲惨的命运 。
岳飞和秦桧的命运,典型地表现了上述文化与社会机制,是如何实现善有恶报、恶有善报的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
为了增强军队的战斗力,宋朝甚至规定:军队中的士兵,身高体重者比个矮体轻者吃的军粮、拿的军饷要多,意思是鼓励身高力壮的人当兵,以提高士兵的身体素质 。我们能够想像:在上述帝国传统之下,如果仅仅因为士兵身强力壮,军队就能够不“积弱”,倒实在是不可思议了 。
就这样,到公元1127年,金国骑兵打击宋朝军队时,确实可以使用“摧枯拉朽”这个词来形容 。事实上,这一时期前后,宋朝的正规军已经土崩瓦解 。中兴四将所领导的四支大军加上吴玠率领的川陕部队,是在后来近十年的抗金战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这十年,整个是一个大动荡,大分化,大重组的十年 。南宋政权在生死线上苦苦支撑,没有必要没有能力也没有可能实行以文制武这一套 。一切都在适应战争的需要而自然成长 。于是,这五员大将对他们所领导的军队,也自然而然地具有了极大的权威 。因此,民间自发地称呼韩世忠部队为“韩家军”、张俊部队为“张家军”、刘光世部队为“刘家军”、岳飞部队为“岳家军”、吴玠部队为“吴家军” 。
推荐阅读
- 李大钊诞辰130周年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此人一生杀了三个皇帝还被奉为“忠臣”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