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尼姑为何频频红杏出墙?明朝尼姑有多开放

在明代的官方法律条文中 , 对尼姑犯奸有惩治条例 。如弘治七年(1494) , 明孝宗下令 , “僧道尼姑女冠有犯奸宣淫者 , 就于本寺门首枷号一个月 , 满日发落” 。
【明代尼姑为何频频红杏出墙?明朝尼姑有多开放】即使如此 , 在明代的女尼中 , 还是出现了与世间俗人私通的现象 。如饶州有一女尼 , 与士人张生私通 , 最后还嫁给了张生 。有人专门就此事赠一诗 , 云:“短发蓬鬆绿未匀 , 袈裟脱却着红裙 。于今嫁与张郎去 , 羸得僧敲月下门 。”
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 , 有些尼寺 , 本来就是贵族家庭姬妾出家之处 , 这些大家族出来的削发之尼 , 难免尘根不断 , 甚至做出与人淫乱的丑事 。
永乐年间 , 有工匠在修理一座尼寺时 , 在寺里发现了缠棕帽 , 帽上还有水晶缨珠 。工匠就将寺中所得之珠拿到市上出售 , 被主家发现而告到衙门 。
官员在审问此案时 , 问工匠珠子的来处 , 工匠就如实交代 , 才知有一少年因为偷入尼寺 , 而为纵欲尼姑所留 , 最后死于色欲 。为了隐瞒事实 , 尸体无法运到外面 , 就只好将其肢解 , 埋在墙下 。
又天顺年间 , 常熟有一位到京城参加会试的举人 , 闲来出游 , 七天没有回家 , 无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其实 , 也是到了一所尼寺 , 被群尼所留 。每天早上 , 尼姑开门出去 , 到了晚上再偷偷携带酒肴回到寺中 , 与这位举人饮酒取乐 , 所以根本无人知晓 。一天 , 举人起了惧怕之心 , 于是跳墙出来 , 已是“臞然一躯矣” , 身子瘦得令人难以相认 。
明人李开先所著《新编林冲宝剑记》一剧 , 对尼姑对世俗生活的追求有深刻的揭示 , 显然可以与史料相互印证 。剧中所塑造的尼姑 , 确实正如他自己所说:“脸是尼姑脸 , 心还女子心 。空门谁得识 , 就里有知音 。”
洪武年间 , 明太祖曾经派人暗访在京将官家庭奸情之事 。当时女僧引诱功臣华高、胡大海妾数人 , 奉西僧 , 行金天教法 。获知确切消息之后 , 明太祖下令将两家的妇女与西僧、女僧一同投入河中处死 。
万历三十三年 , 周孔教巡抚江南 , 正好苏州发生了假尼行淫之事 , 于是就下令 , “罗致诸尼 , 不笞不逐 , 但以权衡準其肥瘠” , 每斤按照猪肉价格卖给鳏夫 。霍韬任南京礼部尚书之时 , 也对尼姑此风进行了清理 , 允许尼姑嫁人 , 限定三月以后则将尼姑配作军人为妻 。其中50岁以上的尼姑 , 则别有处分 。至于妇女 , 则严禁她们进入寺庙拜佛 。
明人周清原在其所著小说《西湖二集》中 , 对尼姑曾作了较为全面的评价 , 他认为 , 尼姑中毕竟不好的多于好的 。况且那不守戒行的尼姑 , 谁肯说自己不好?她们往往是假至诚假老实 , 通过甜言蜜语 , 哄骗妇人 。
周清原的这种担心并不孤立 , 而是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的看法 。正因为此 , 时人才将尼姑归入“三姑六婆”中 , 成为文学作品所刻意描摹的定型人格 。这或许是因为那些文人士大夫为了挽回世风 , 而不得不将尼姑世俗化的危害加以夸大 , 但确实部分道出了当时佛教界的实情 。
弘治年间 , 延绥巡抚黄绂奉明孝宗之诏 , 毁掉庵寺 , 并将尼姑解送巡抚衙门 , “给配鳏士” 。此令下达之后 , 人人大悦 , 尼姑无不愿配 , 甚至出现了“去位尼有携子拜跪路傍远送者”的景象 。尼姑中确实存在着留恋世俗的情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