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 康有为要在巴西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1897年,康有为想在巴西建立新中国:将一部分中国人“移民”,在中国境外建立一个“新的中国” 。康有为认为这是个“绝世良策”,关系着中国“种族生存”问题 。
《大清律例》:“凡造谶纬妖书妖言及传用惑众者,皆斩 。”
《大清律例》:“捏造言论,录报各处者,系官革职,军民杖一百,流亡千里 。”
大清帝国的“言论”一向是“自由”的,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像中国人一样热衷于天南地北胡说八道,世界上也只有中国存在一种专供民间人士“自由言论”的公共场所——大清帝国所有城镇中风险最小、成本最微、收入最稳定的生意就是找个敞亮的地方开一间专供闲聊的茶馆 。同时,所有的中国人几乎生来就知道什么可以胡说八道,什么连说都不要去说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又是世界上全民最自觉、言论最规范的国家 。
突然,皇上说“开禁”了——大概是1897年的事情 。皇上对他的子民们说:官绅士民有什么话就说出来吧——言论自由,恕尔无罪!
就在穿着各色军装的洋官洋兵们忙着在大清帝国的各个海岸港口登陆和悬挂国旗的时候,帝国的知识分子们正在全国掀起一个全民办报的热潮 。木刻的、石印的各种类似大传单的东西满天飞舞,让几千年来一直敬重着纸张和纸张上的字的中国人突然觉得有点不吉利,因为这样的情形让他们想起了出殡时漫天飘荡的纸钱 。
在那个有关“言论”的暂短的黄金般的日子里,因办报而著名的城镇就有上海、天津、广州、长沙、桂林、澳门、重庆、成都、杭州 。北京是帝国的都城,官气阴重,报纸少些,只有《中外纪闻》和《官书局汇报》较有名气,而这两个报名其实又是一张报纸先后使用的名称 。《中外纪闻》为康有为创办,双日出报,除了选载其他报纸的文章之外,报上的文章基本上都出自梁启超之手:《地球万国说》、《通商情形考》、《地区万国兵制》、《万国矿务 考》、《铁路通商说》、《铁路工程说》、《佃渔养民说》、《农学略说》、《农器略说》、《铸银说》、《西国兵制考》、《报馆考略》……《中外纪闻》在创刊35天之后,被帝国政府查封了 。它被取缔的原因很简单:这不是一份一般的报纸,这是一份政治团体的“机关报” 。
以“学会”的“学术”性质掩护政治目的,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发明创造——“谶纬妖书妖言传用惑众”——帝国的政治对知识分子的警惕和厌恶从此而来 。
1898年即将来临的时候,散布在大清帝国国土上的各种“学会”达五十多个 。京师的“强学会”就是由殿试和朝考失败后心情恶劣的康有为发起成立的一个最著名的学会 。就凭发起人,便注定了它必是一个有明确政治目标的组织,而无论是其组织形式和运转方式,实际都已如政党的雏形,而在大清帝国,“结党”是极其危险的 。这个“强学会”几乎可以称作是“贵族俱乐部”,会员全部是高层知识分子和政府各级官员 。工部主事康有为为负责人,文人梁启超是书记员,而会长则是户部郎中、军机处章京陈炽,会员包括文廷式、沈曾植、 丁立均等帝国朝廷命官,其中还有后来成为中国近代著名军阀的徐世昌和袁世凯 。在“强学会”的赞助者中,不但有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和直隶总督王文韶这三位几乎控制着帝国半壁江山的封疆大臣——他们各捐了五千两银子,而且还有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龢 。甚至连李鸿章也表示捐款,可他是中日战争的总指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者,“强学会”的成员们杀他的心都有,怎能让他“入伙”?于是“坚拒” 。
更为奇特的是,“强学会”得到了洋人们的坚决支持,有的洋人干脆就是“强学会”的骨干分子,连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也是学会会员 。
“强学会”的“会序”出自康有为之手,它不但犹如一个政党的宣言,而且还是一篇“骚体”的美文 。在美丽的对仗之后,歌颂着中华疆土之广阔,物产之丰盈,人口之众多,气候之适宜,全球无比 。最后,号召大清帝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们,团结起来,向德国学习!向日本学习!
这是明目张胆地在发动群众 。
查封“强学会”的旨意,是以皇上的名义下达的 。有人说这是慈禧强迫皇上这么做的,因为所谓“查封”实际被落实为了“改组”:“强学会”改称为“官书局”,《中外纪闻》变成了《官书局汇报》——如果要查封一个有一定势力和影响的民间组织而怕造成不良后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这个民间组织“转正”,让其成为一个吃“皇粮”的衙门,组织中的许多人因此能够成为衙门的官吏,这是帝国政府收服文人之心的一个一用再用而且屡试不爽的绝招 。
推荐阅读
- 揭秘日本进行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安政大狱:明治维新前日本一场腥风血雨的斗争
- 康有为自食其言纳六个小老婆 一个比一个年轻
- 为什么中国洋务运动输给了日本明治维新
- 康有为日籍小老婆与儿子偷情生子内幕
- 北宋诸多文豪名臣为何都反对王安石变法
- 光绪帝的维新变法 光绪帝的父亲是谁?
- 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
- 围园劫后密谋 康有为梁启超计划劫持慈禧太后
- 康有为的惊天大计 要在颐和园谋杀慈禧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