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密诏之谜 光绪可能并未密令袁世凯除掉荣禄
“戊戌政变”前夕,光绪帝感“朕位几不保”,曾经颁发了密诏要求康梁等人“设法相救”,引发了在政变前夕的紧张“救驾”活动,也是后来康有为保皇、救皇活动的重要凭借 。然而,对于这一重要资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却有不同的看法 。
光绪二十四年(1898)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开始变法,此后新旧党争逐渐加剧,至七月改官制时已成水火不容的态势 。七月十九日,光绪帝下令将阻挠上书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六位堂官革职,二十日,任命杨锐、谭嗣同、刘光第、林旭为四品衔军机章京参与新政 。这两项举措表明光绪帝要刷新中央机构,任用新人,以推进变法 。守旧派为之震惊 。慈禧太后立即在颐和园召见怀塔布,详细询问情况,并令他暂且忍耐 。随后,怀塔布与内府大臣立山奉懿旨于二十二日赴天津见直隶总督荣禄,“有要商” 。所谓“有要商”就是商量太后训政的事情 。
谭嗣同等进入军机处,使康有为等维新党人更加活跃 。康有为与谭嗣同等商议,建议光绪帝开懋勤殿,允许维新人士入值其中、讨论政事 。光绪帝表示同意,并定于七月二十九日赴颐和园请示慈禧太后 。二十九日,光绪帝赴园向太后请示,却遭到严斥 。因情势危急,危及到皇位,次日,光绪皇帝颁布“密诏” 。
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载,七月二十八日,光绪帝感到皇位受到威胁,于是赐“密诏”给杨锐及康有为、谭嗣同、林旭、刘光第等五人 。《康南海墨迹》记载了密诏的全文:“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能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 。而太后不以为然,朕屡次几谏,太后更怒 。今朕位几不保 。汝可与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及诸同志妥速密筹,设法相救 。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 。特谕 。”
这道密诏主要出自康梁记载,然而,政变结束不久,与康有为同为“维新党人”的王照在流亡日本时就曾指出:现在刊布的光绪帝密诏,“非皇上之真密诏,乃康氏所伪作也 。”而另一位自称亲眼见到过“密诏”的袁世凯在他的《戊戌日记》中也记录了光绪皇帝的“密诏”:“朕锐意变法,诸老臣均不甚顺手,如操之太急,又恐慈圣不悦,饬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另议良法 。”显然,王照、袁世凯所见到的光绪皇帝“密诏”与康有为公布的并不相同 。
宣统元年(1909)八月,杨锐之子杨庆昶向都察院呈缴光绪皇帝赐予杨锐的“密诏”,这一手诏内容是:“近来朕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老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 。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 。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 。此近来之实在为难之情形也 。朕亦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 。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能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 。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等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候朕熟思,再行办理 。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 。特谕 。”
杨庆昶所呈缴的这道光绪帝“密诏”,在送至都察院之前外人并不知道,却与曾经见到过光绪“密诏”的王照、袁世凯等人记述的“密诏”基本相同,和康有为所公布的“密诏”不仅不相吻合,而且还存在较多不同之处 。例如,赐给杨锐的手诏是令四章京筹商办法,其中不包括康有为;颁诏之时,光绪皇帝是虑及“朕位且不能保”,情况危急,但还不是几乎已经不保;筹商的良策以“不致有拂圣意”为前提,并不是不加任何限制的“设法相救”;奏呈办法仍依照正常奏事之例,“密缮封奏”,而且要“候朕熟思,再行办理”,并无一切皆由康有为自作主张之说 。
光绪帝颁发了密诏,引发了康梁在政变前夕的紧张“救驾”活动,也是后来康有为保皇、救皇活动的重要凭借 。而现在出现了康有为刊布的密诏和杨锐之子呈缴的密诏,对于这两份诏书的真伪,学术界有着不同的看法 。
一种观点认为,杨真康伪 。理由是杨锐之子所保存的密诏,是由光绪皇帝颁给杨锐的,所以受诏者为“尔其与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及诸同志等”,而没有特别点出康有为,且在语气上更符合光绪皇帝在当时形势下的心态,此诏的意图在于谋求一个既可“将旧法渐变”,“而又不致有拂圣意”的万全之策,尽管这个想法不切实际,却是光绪皇帝的真实念头 。而在康有为公布的“密诏”中,光绪皇帝既要变法又不敢得罪皇太后的犹豫心态不见了,被简化为“今朕位几不保”,“速密筹设法相救”,并在受诏人名单之首位突出地加上了“汝康有为”,显然与杨锐受诏的情形不符 。由此,我们可以相信,杨锐之子所献密诏是真实可信的,而康有为在流亡海外之后,出于“代后保皇”的政治需要,对密诏作了篡改 。
推荐阅读
- 解析宋美龄长寿之谜 宋美龄为何能活到106岁?
- 杨玉环流落东洋之谜!甚至在日本有了后裔?
-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去向之谜
- 揭秘宋太祖死因 宋太祖赵匡胤暴死之谜
- 秦可卿身世之谜 秦可卿丧礼排场为何那么隆重?
- 倾国倾城的杨贤妃被武宗赐死之谜 杨贤妃怎么死的
- 惊人秘密:川岛芳子用“替身”逃脱死刑之谜
- 宝藏之谜:太平天国至今未能解开的两大宝藏之谜
- 揭秘唐朝高僧肉身千年不腐之谜 至今面容安详
- 卫子夫和卫太子是怎么死的 卫太子刘据惨死之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