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间文字狱奇案 几乎都与皇权斗争有关

中国文字狱的祖师爷是秦始皇 , 他的“焚书坑儒”开了恶劣的先例 。此后两千多年的各个封建王朝都有文字狱 , 清朝时达到了顶峰 。迈向清朝文字狱顶峰第一步的 , 便是雍正 。据不完全统计 , 整个清朝大大小小的文字狱约有120余起 , 其中雍正年间约有20余起 , 乾隆年间约有80余起 。
雍正皇帝文字狱的主要特点 , 几乎都与皇权斗争有关 。因为雍正取得皇位 , 引起朝野广泛的议论和猜测 。其中读书士人最起劲 , 也最能编造 。雍正对此十分厌恶 , 于是大兴文字狱 , 以封堵读书士人的嘴 。
雍正皇帝的文字狱 , 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
前期以汪景祺《西征随笔》案、查嗣庭试题案、钱名世作诗案等为中心 , 这些案件涉及年羹尧、隆科多的政治斗争 , 是雍正内部斗争的组成部分 。
后期以屈大均诗文案、吕留良文选案等为中心 , 这些人都是文人 , 既没有什么政治主张 , 也未涉及政治集团 , 雍正借机兴起文字狱 , 纯粹出于加强思想集权的需要 , 使这些文人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
雍正时并无惩治文字狱的专门律文 , 文字狱一律引用“谋反”定罪 , 不分死人活人 , 不分壮年人老年人 , 也不分健康人还是疯子 , 一律镇压 , 株连性极强 。死人被剖棺鞭尸 , 八十多岁的老头被流放边疆 , 很多疯子也被当成重犯杖毙、凌迟 , 十分残忍 。
雍正处理文字狱也有特例 , 比如曾静的投书案 。康熙末年 , 国内统一战争结束已久 , 满汉民族矛盾趋向缓和 , 但统治者内部矛盾尖锐起来 , 突出地表现在储位问题上明争暗斗 。雍正的称帝 , 引起人们的许多猜测和议论 , 雍正既要同内部贵族势力争权 , 又要对付外在的舆论攻击 , 于是采用调和政策 , 来改善同各个方面的关系 , 进一步缓和同各个方面的矛盾 。
【雍正年间文字狱奇案 几乎都与皇权斗争有关】雍正“出奇地处理”曾静的投书案即为调和政策的产物:一方面就曾静所说的罪状 , 逐条加以辩析 , 编成《大义觉迷录》昭示天下;另一方面对曾静作了免罪释放 。在文字狱盛行的清代 , 这一招确实令人惊讶 。既用曾静的现身说法 , 宣传了《大义觉迷录》 , 希望改变人们对他嗣位的看法 , 又表明了雍正的大度 , 用不杀曾静的事实 , 来反击曾静等人对他的攻击 , 可见雍正的用心良苦 。
雍正大兴文字狱 , 给后继者乾隆树立了榜样 , 从而使清代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文字狱的顶峰 , 给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 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 窒息了思想 , 摧残了人才 , 使得近代中国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大大落后于世界 , 古老的中国从此开始了受西方列强欺辱的命运 。由此视之 , 雍正是否也成了中华民族的罪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