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北伐的故事 桓温为什么要北伐结果又怎样
桓温最近很着急,眼看着洛阳沦陷西晋灭亡快过去40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代北方南下士族(简称“北一代”)如王导、庾亮们相继去世,北二代、北三代相继主政,他们对北方的印象越来越模糊,那时候不像现在通讯发达,很多北三代对洛阳是个什么概念都不清楚了,大部分人除了寄情山水、清谈阔论、优游处世外,谁还能提起精神来去收复故土?
就在这时,北方传来一个利好消息,那里大乱了,后赵国主石虎病死后,内部发生政变,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 。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 。
北方的情况给了东晋一个很好的机会,此时不征更待何时?桓温就上书晋穆帝请求出征 。
要不要北伐,要不要派桓温北伐,这是个问题 。对桓温的请求,朝廷出于两个顾虑,没答应他 。一是祖逖、庾亮他们都北伐过,最后都不了了之,他们不想再折腾了,小朝廷就小朝廷吧,好歹也是个安乐窝 。二是担心桓温功勋日盛,难保心生异心,北伐只能更加增加他的军事资本和政治资本,这一点不得不防 。
朝廷总体上是不支持北伐的 。那个王导的侄儿、书法家王羲之,就是极力反对北伐的官员之一 。他反对的理由主要是:一是北伐当求万全,以占得实地,获得人口等实际利益为主,你桓温直捣河洛的主张没多少意义;二是运输的困难,十万之兵,通常须三倍人力的物资后勤,以吴越两州,难以支持长久的补给线;三是东晋的本土兵力不如北方,其将官多为士族袭承,战斗力孱弱,难以取胜 。
不过这次机会难得,最后,朝廷来个折中,答应北伐,但不是派你桓温,而是派一直与桓温明争暗斗的殷浩领军北上,晋穆帝企图殷浩凯旋,以封大功,既从北伐中收复一片故土,又好制衡和削弱桓温的势力 。
遗憾的是,殷浩是个只有虚名、没有军事才能的文人 。他出兵到洛阳,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一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 。朝野上下,对殷浩的质疑与不满因此陡然增多 。桓温趁热打铁上了道奏章,要求朝廷把殷浩撤职办罪 。晋穆帝没办法,只好把殷浩撤了职,同意桓温带兵北伐 。
于是,本是打击桓温的一场阴谋,反而打击了晋穆帝自己 。
祖逖北伐是受到后方牵制没成功,庾亮北伐因为对方太强大没成功,殷浩北伐是因为不懂军事没成功,那么桓温呢?能不能成功?在大家的一片质疑声中,桓温开始了他的三次北伐之旅 。
第一次北伐是在公元354年,桓温统率四万晋军,从江陵出发,攻打前秦 。前秦的开国君主符健也派出五万雄兵奋力抵抗,结果被桓温的雄师打得只剩六千老弱 。苻健只得退守长安,一面挖沟筑壕,严防死守,一面转移人口物资,抢收麦田 。晋军乘胜追击,进驻霸上,见到晋军,关中民众前往劳军,许多老人更是疼哭失声:“没想过今天还能看到官军!”桓温本已将长安团团围住,只需假以时日便可成功,无奈军粮不济,只得抱恨而归 。桓温被迫徙关中三千多户百姓一同撤返江陵 。
这里有个小插曲,桓温驻军灞上时,王猛(后来成为前秦宰相)听到这个消息,身穿麻布短衣,径投桓温大营求见 。桓温请王猛谈谈对时局的看法,王猛在大庭广众之中,一面捉掐虱子,一面纵谈天下大事,滔滔不绝,旁若无人 。桓温见此情景,心中暗暗称奇,脱口问道:“我奉天子之命,统率十万精兵仗义讨伐逆贼,为百姓除害,而关中豪杰却无人到我这里来效劳,这是什么缘故呢?”王猛直言不讳地回答:“您不远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城近在咫尺,而您却不渡过灞水去把它拿下,大家摸不透您的心思,所以不来 。”桓温确实有私心,:自己恢复关中,只能得个虚名,而地盘却要落于朝廷;与其消耗实力,失去与朝廷较量的优势,为他人做嫁衣裳,不如留敌自重 。一语触及了桓温的心病,过了好半天,桓温才抬起头来慢慢说道:“江东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您的才干!”临行前,他赐给王猛华车良马,又授予高级官职都护,请王猛一起南下 。王猛心想在士族盘踞的东晋朝廷里,自己很难有所作为,于是拒绝了 。
两年后,桓温第二次北伐,当时羌族首领姚襄入据许昌,随后又进攻洛阳 。桓温出师征讨姚襄 。当途径金城时,桓温看到当年他任琅琊太守时栽种的柳树已经长大,无限感慨说:“木犹如此,人何以堪!”并攀抚着柳枝,潸然泪下 。桓温真是个军事天才,几战下来,大败姚襄,并收复了洛阳及其周围大片地区 。桓温进驻洛阳,经过草草修缮,便上表皇帝,他劝晋穆帝还都洛阳,可朝廷一方面偏安久居,贪图安逸,另一方面担心桓温“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没有同意 。桓温上书十几次,晋穆帝始终没有答应 。最后,桓温只得挥师还晋,光复之地及洛阳重又落入北方胡族之手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