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李忱是个怎样的人物?如何客观评价唐宣宗( 二 )


上文谈到宣宗即位之处便将武宗重臣李德裕贬斥,结束了牛李党争 。但是,李德裕作为有唐一代功勋卓著的政治家,其功则大于过 。宣宗贬斥李德裕之后多用牛党成员,可是牛党亦与李党亦不过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本无大差别 。范祖禹曾论及李德裕,说他“为唐贤相,大中以后无能继之者”,且“牛僧孺、李宗闵之党多小人,德裕之党多君子” 。《新唐书·宣宗纪》中亦有言:“武宗用一李德裕,遂成其功烈 。”由此亦可看出李德裕之为相于唐室有功,而为宣宗所罢,实为一大憾事 。
宣宗在问道求生方面,亦有其先祖之风 。当时名道轩辕集曾到长安,宣宗向他问长生之术,并要将其留于宫中,但轩辕集坚持要求还山而罢 。宣宗为长生而食丹药,并且最终因服丹药过多而死 。有唐一代,自太宗而到武宗,“惑于方士而饵药以败者六七君,皆求长生而反夭其天年” 。但宣宗未能以此为戒,反而步先祖之后尘,不能不让叹息 。
宣宗之为帝王,其权术乃有过人之处 。他能够很轻松地驾驭群臣,而使之驯服 。宣宗临朝,时而严整,时而悦然,并且警告群臣:“卿辈善为之,朕常恐卿辈负朕,后日不复得再相见 。”宣宗时期备受宣宗宠幸的宰相令狐绹曾说:“吾十年秉政,最承恩遇;然每延英奏事,未尝不汗沾衣也!”对此,范祖禹有这样的议论:“宣宗视辅相之臣礼貌虽恭,而心实防之,如遇絮吏,唯恐其欺也 。拘之以利禄,惮之以威严,故所用多流俗之人,而贤者不能有所设施 。”诚然,古有大治者,必须君臣一心,上下修好,而宣宗乃以利禄、威严驾驭群臣,则非贤君所为也 。在另一点上,范祖禹亦认为宣宗缺少帝王之才 。史载宣宗博闻强识,宫中洒扫之人的名姓皆能记住,曾经因为奏疏中有“渍”字误写为“清”字,将企图蒙混过关的官员贬谪 。范祖禹认为:“宣宗抉擿细微,以惊服其群臣,小过必罚,而大纲不举 。欲以一人之智,周天下之务,而不能与贤人共天职也 。”
立皇储这一事是宣宗帝王生涯的一大败笔 。宣宗喜欢三子夔王滋,而不喜长子郓王温,所以迟迟不立储嗣 。因而导致宣宗死后宦官王宗实、亓元发动政变,将宣宗遗命宦官王龟长、马公儒、王居方全部杀死,拥立郓王即位为帝,是为懿宗 。对此后人曾这样论之:“宣宗不惩其祸(指宦官拥立皇帝),而以委之,盖以宰相为外臣,宦者为腹心,溺于所习,而不自知其非也 。安在其为明哉!”正是由于宣宗在立储问题上迟疑不决,加之临终前竟托孤宦官,导致了这一政变的发生 。
宣宗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社会优于晚唐其他诸帝 。史载“洎大中临驭,一之日权豪敛迹,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阍寺詟气 。由是刑政不滥,贤能效用,百揆四岳,穆若清风,十余年间,颂声载路 。”由是观之,不能不让人赞美宣宗之为政 。当然,宣宗作为帝王,亦有一定的缺点和不足,如问道求长生、疑忌群臣等 。但瑕不掩瑜,宣宗之为政十四年对于延缓唐朝的灭亡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其为君是值得肯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