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的太子妃 皇后想要称帝被斩首
《太子妃升职记》这样的雷剧和真实的历史相距甚远 。笔者在此不想说此类剧的缺陷和漏洞,只想给大家说说唐朝历史上两个真实的太子妃升职记,年轻观众不要总想着穿越回去做太子妃,那真的一点都不好玩 。即便人品爆棚,得以一路过关斩将升职为皇后,也并不意味着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韦氏效仿武则天差点称帝
唐中宗李显,是唐高祖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 。他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韦氏 。在他做太子时,韦氏被立为太子妃 。韦氏共为李显生下一个儿子李重润和四个女儿,即永泰、永寿、长宁、安乐四位公主 。684年,李治病死,李显登基,韦氏被立为皇后 。李显一上台,就重用岳父韦玄贞,结果没有多久,不想放弃权力的武则天就以此为借口废黜了李显,将他贬为庐陵王,另立他的弟弟李旦为帝 。
韦氏跟随李显到了房州,途中生下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安乐公主 。李显本来就懦弱无能,被废之后,更是草木皆兵,惶惶不可终日,每当听到武则天派的使者来了,就吓得要死,想要自杀 。反倒是韦氏临乱不惊,制止李显说:“祸福无常,最多不过是一死,何必这么着急呢!”
因为二人在房陵被幽禁期间,共同经历了患难,备尝各种艰难危险,所以感情十分深厚 。李显曾经私下对韦氏发誓:“如果以后万幸,我能重见天日,一定会让你随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后来,在狄仁杰的劝谏下,武则天将李显召回,699年,将他重新立为太子 。但是两年后,他们的儿子李重润因为在背后议论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被武则天赐死 。705年,大臣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兵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护太子李显重新登上皇位,韦氏也就重新升为了皇 后 。
武则天在这一年十一月就死掉了,但是她留下了女主专政的典范,让一大堆皇族贵妇人都想效仿 。中宗李显恰巧又很无能,这就更加给了韦后以畅想的空间 。李显很爱与自己共过患难的韦后,他履行了自己当年的诺言,放纵韦后为所欲为,于是韦后开始公然干预朝政 。更有甚者,她在昭容上官婉儿的牵线搭桥之下,与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并形成政治同盟 。中宗对此居然不闻不问 。
韦后一党越来越肆无忌惮,她的女儿安乐公主,公开卖官鬻爵,还想要当皇太女,甚至凌辱非韦氏亲生的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忍无可忍,发动兵变,失败被杀 。一个叫燕钦融的人上书,指责韦后淫乱、安乐公主图危社稷,结果被后党、中书令宗楚客派人就在殿前残忍杀害 。
中宗虽然没有深入追究此案,但是也怏怏不乐 。韦后一党由此感到忧惧 。安乐公主也想过当女皇帝的瘾,念念不忘要当皇太女,于是怂恿母亲临朝称制,好为自己以后铺路 。母女两人一合计,居然在中宗的食物里面下毒,把他毒死了 。
韦后立十六岁的李重茂为帝,自己掌握实权 。宗楚客等人劝韦后自立为帝,他们密谋杀掉皇帝和相王李旦 。李旦的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决定先下手为强,发动兵变,攻入宫中 。韦后仓皇逃窜,跑到飞骑营 。
一个飞骑兵杀掉了韦后,把她的首级献给了李隆基 。安乐公主正在对镜画眉,军士冲入,将她斩杀 。宗楚客等后党及上官婉儿都被杀,韦氏一门被族灭,武氏也基本被杀光 。韦后本人的尸体被陈于街市中示众 。不可一世的野心家韦后和安乐公主,就这样黯然地收场了 。
张氏宠于战乱亡于骄横
【唐朝时期的太子妃 皇后想要称帝被斩首】李隆基后来当了皇帝,就是唐玄宗 。他的第一任太子是李瑛,和两个弟弟一起,被武惠妃谗毁而死 。按照无嫡立长的原则,年龄较长的忠王李亨被立为太子 。武惠妃费尽心机,本来想让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当太子,没想到被李亨渔翁得利 。而且这个倒霉的寿王后来连老婆杨玉环都被父亲抢走了,这也算是报应吧 。李亨为忠王时,纳兖州都督韦元珪的女儿为妾 。后来李亨当了太子,便以韦氏为太子妃 。不久一位姓张的女孩子被选入东宫,册封为良娣 。太子妃的哥哥韦坚任刑部尚书,与奸相李林甫斗争,失败被杀 。
李亨害怕惹祸上身,于是上表,说自己与韦妃感情不和睦,请求离婚,得到了玄宗的批准 。韦妃被废,削发为尼,在禁中佛舍出家 。755年发生安史之乱以后,韦氏并没有被玄宗父子带着逃走 。她被遗忘了 。长安陷落,她被安史乱兵杀死在佛舍里 。
韦妃出师未捷身先死,她的太子妃升职记就这样戛然而止了 。不过,砍头不要紧,自有后来人 。张良娣由此获得了机会 。她的背景不错,祖母窦氏是玄宗的姨妈,曾经抚养玄宗长大 。她聪明巧慧,而且口才十分好 。当时李亨去灵武,跟随的士兵很少,每天夜里睡觉,张良娣都睡在李亨身前,以为护卫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