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苏轼苏辙名字由来( 二 )


在两个儿子考中进士之后,苏洵就绝意科举,专心著述,希望以立言一道,留名后世了 。之后,宋仁宗曾经亲自下诏,邀请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这本是天大的恩赐,可苏洵却认为,以自己的名声,根本就不需要再进行考试 。苏洵推托有病,竟然没有应召 。总算宋仁宗大度,没有计较 。数年之后,宰相韩琦推荐苏洵出仕,担任了一个从八品秘书省校书郎,死后也不过追赠为正八品的光禄寺丞 。这并非宋仁宗薄情,而是苏洵并非科举正道出身,又没有实际的政绩,自然不能授予过高的品阶 。
苏洵晚年虽然彻悟,对于功名不大在意,可看到两个儿子少年成名,前途远大,苏洵心中又是欢心又是担忧 。相对而言,长子苏轼才华横溢却又锋芒太露,待人真诚却又心无城府,见识卓绝却又不屑韬晦,许多方面和苏洵很像 。正是看待了长子苏轼这个性格特征,苏洵才说“吾惧汝之不外饰也!”次子苏辙虽然才学略逊兄长,可性格沉稳许多,颇像端庄宽仁的夫人程氏,反倒让苏洵放心 。
益州知州张方平向来有慧眼识才的名声,苏洵特意带上两个儿子前去拜访 。张方平和苏轼聊天之后认为苏轼乃是奇才,于是写了六个题目,让苏轼兄弟当场作文 。苏轼拿到考题之后,立刻开始下笔,可苏辙看着考题却犹豫不决 。苏辙拉拉苏轼的袖子,问第五个题目出自哪里,苏轼没说话,只是用毛笔敲了敲桌子 。苏辙立刻明白了,考题出自《管子注》 。一会儿苏辙又用眼光询问第六题出处,苏轼起身,到苏辙桌前,径直将这道题目划去 。很快,苏轼把写好的五篇文章上交,过了好一会儿,苏辙也交上自己写的五篇文章 。张方平看后大喜 。他出的六个题目都很偏,不是博学者根本不知道出处,而第六题则是他个人杜撰,并无出处 。苏洵请张方平评价下两个孩子 。张方平说:“两个孩子都是天才 。长子聪敏过人,让人赞叹;次子谨慎厚重,他日的功业或许超过哥哥呢 。”
后来,苏轼因直言己见,在新旧两党的争斗中秉持自身的原则,不同流俗,结果新党执政时遭遇“乌台诗案”,黄州之贬,新党上台是又被贬海南,饱受飘零之苦 。而苏辙虽然一度受到兄长苏轼的牵连,却能够三缄其口,懂得明哲保身,是以苏辙名声虽然不如兄长,可元佑年间却官至门下侍郎,拜相执政 。一切正如苏洵所料 。
【苏洵为何给儿子取名苏轼苏辙?苏轼苏辙名字由来】后来,苏轼写了一首诗,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洵对儿子的期望与此相同,用心可谓良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