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6大不可思议灵异事件 佛香阁灵异秘闻( 二 )


其实不只文昌阁 ,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 , 慈禧重修过的颐和园 , 许多建筑都比之前矮了很多 , 比如两层的昙花阁变成单层的景福阁 , 三层的香岩宗印之阁也变成了单层 , 还有许多完全消失的高层建筑 , 如西堤上的景明楼 , 湖中心的治镜阁、凤凰墩 , 后山构虚轩、花承阁等 。
文昌阁一方面是颐和园的陆地关口 , 另一方面在建筑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里面讲究对称 。当年的文昌阁里供奉着文昌帝君 , 管文的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西面的宿云檐 , 那上面供奉的是关圣帝君 。一文一武 , 遥相呼应 。
三、不可思议二:看不见的警戒线
文昌阁旁边最美丽的风景 , 莫过于宽阔的昆明湖 。早在明朝的时候 , 这里就是北京地区最有名的风景区了 , 每年三四月 , 到这里来踏春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风俗 。后来 , 乾隆看上这块风水宝地 , 修了皇家园林 , 那就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来的了 。可要是派重兵把守呢 , 又破坏了这里的景致 。据说 , 有人就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 , 修了一条看不见的“警戒线” 。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在历史上 , 尤其是慈禧之前 , 颐和园内的廓如亭是一个欣赏风景的地方 , 因为在廓如亭东南面以前是一片稻田 , 清晰的时候 , 甚至可以看见西直门城楼 。而且最早颐和园的东南方是没有墙的 , 那么廓如亭就成为最东南的一个大型建筑了 , 站在廓如亭里面可以看到一望无际的稻田 。为什么要在这里建个亭子看稻田呢?这有说道了 , 要知道 , 咱中国是以农耕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一个国家 , 如果粮食丰收了 , 那这年国家基本就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了 , 国泰自然就民安了 , 所以乾隆皇帝最喜欢在这儿欣赏老百姓种粮食的情景 , 每当这时候他心里就有国家富强的感觉 , 那叫一个踏实啊 。这叫什么?手里有粮 , 心里不慌啊 , 只要粮食够了 , 有吃有喝了那咱们一切就都有了 。
可是这当皇帝的站在颐和园内欣赏风景 , 他能看到外面 , 那外面的人也自然能看到他啊 。得 , 皇帝在园子里看丰收 , 老百姓在田里看皇上 , 这成何体统啊?怎么办?把这片地方用围墙圈起来?不合适啊 , 为什么?这地方打明朝起就是京城百姓游玩的地方 , 您为了一己私欲就占为己有 , 这传出去显得皇帝太不体恤百姓了 。那怎么办呢?
直到最后 , 乾隆也没有用围墙把整个园子都围起来 , 昆明湖南边是一片稻田 , 基本上用不着围墙 , 文昌阁到东宫门这段有围墙 , 文昌阁以外一直到廓如亭这段都没有围墙 , 所以老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 。这样既满足了老百姓游玩的意愿 , 又能减少百姓直接面对龙颜的可能 , 同时皇帝也能隐隐约约看到昆明湖沿岸的风景 。
在嘉庆二十二年的时候 , 曾经出版了一本书 , 这个作者叫得硕亭 , 书的名字叫《草珠一串》 。他写的是北京的一些事儿 , 是用竹枝词这种形式写的 , 其中里边有一首这样写道 , “昆明堤上看铜牛 , 万顷烟波百样楼 。我爱西湖未曾见 , 自疑身已到杭州” , 您看到了吗 , 人家诗中说了 , 到昆明湖上去看铜牛 , 这就证明至少在当时是可以到铜牛身边的 , 老百姓可以到这里来玩的 , 但是你可以远看 , 不能进去 。
今天的南湖岛上存留的是慈禧后来修建的涵虚堂 , 这和当初的样子已经是大相径庭了 。但实际上 , 早在乾隆时期最开始修建望蟾阁的时候 , 这建筑就修得不顺利 。由于当初施工的时候是冬天 , 地面的土都冻了 , 所以地基打得并不深 。当工匠们把这个三层的望蟾阁放上去以后 , 南湖岛这下面的地基就承受不住了 , 等到房子修好以后 , 来年春暖花开了 , 人们发现地基开始下陷 , 为此当时乾隆还处罚了一批匠人和一批有关的官员 。事先没有进行考察 , 没测量好 , 地基都没弄好 , 就敢在上面修东西 , 这还了得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