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简介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 二 )


对封建统治者的丑恶面貌,司马迁也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 。比如《酷吏列传》一共为十个残暴冷酷的官吏作传,其中汉武帝的臣子就有九人 。汉武帝当时重用张汤,而"汤为人多诈,舞智以御人 。始为小吏,乾没,与长安富贾田甲、鱼翁叔王属交私" 。所谓"乾没",即空手得到的意思 。这里描写的是张汤为小吏时好用计谋以制服人的情况 。张汤得势后,与赵禹一起制定了各种残的法令,其中有一条叫"腹诽之法",即不管有罪与否,只要被指控为对朝廷心存不满,就可以据此治罪 。张汤不仅善于巧立法令名目,而且还会迎合汉武帝的心意去处置"犯人" 。在他的主持下,往往一个案件会使无数人家受到牵连,以致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 。这些人的罪恶活动都被司马迁记录了下来,他便是通过这些对汉武帝时期专制统治的残酷和黑暗加以暴露和控诉的 。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简介 司马迁写史记的过程】司马迁的进步历史观和敢于揭露帝王过失的大胆作风值得肯定 。对于历史的演进过程,他的思想也比较完整 。他在给予历史正确的评价后,又充分肯定了历史是不断发展进化的这一结论 。
3、史家绝唱
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 。
在司马迁的笔下,篇幅不多的文字就能非常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历史事件或一个历史人物 。例如,对《田单列传》中田单防守即墨城的描写 。田单用了六条妙计大胜燕国,使齐国得以恢复 。"火牛阵"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计策 。晚上,田单将紫红色的带有龙纹的布帛披在一千多头大牛身上,又在其角上绑上锋利的刀剑,用油浸透它们的尾巴,再用火点着 。于是,一千多头牛带着熊熊火焰,像怪兽一样冲进了燕兵的阵地 。而齐国士兵也拿着武器冲向了敌人,还有一些人敲锣打鼓,高声喊叫,以壮声势 。摸不着头脑的燕兵吓得争相而逃,结果被杀得丢盔弃甲,燕兵的尸体遍布于战场上,齐国大获全胜 。司马迁虽着墨不多,可"火牛阵"就如一幅图画一般出现于读者的脑海中 。
司马迁还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不同类型的历史人物 。他对西楚霸王项羽的描写非常精彩 。巨鹿战役中,项羽率领大军渡河,然后沉掉所有的船只,并下令只允许带三天的粮食,这便形象而又具体地刻画了项羽破釜沉舟、与秦军决一死战的决心和气概 。项羽的军队一个抵十个,消灭了数量上远远超过自己的秦军,在推翻强秦统治的战争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项羽在战斗结束之后,召见各路将领,当他们进入项羽的辕门时,没有一个人敢抬起头走路 。这是对项羽威风的描写 。对项羽被围的场景,司马迁描绘得更是感人 。项羽慷慨而歌:"力拨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司马迁通过这歌声,完全刻画出了这位英雄在失败以后时慷慨悲壮,而又无力挽回失败命运的复杂心情 。接下来,司马迁又对项羽突围后,在东城决战时的勇猛作了描绘 。当时项羽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当几千名追兵迫近时,项羽圆睁双目,怒喝一声,把汉军吓得后退了好几里 。看到这样的描写,不禁使人觉得这位失败的英雄似乎就在眼前 。
再如,司马迁描写汉高祖入关时与民众约法三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 。而汉高祖也具有好谩骂的流氓习气和随机应变的性格 。有一回,韩信给汉高祖写信,要求封自己为假齐王 。汉高祖非常生气,刚想发作,张良却在一旁暗示他别发作,他立即转过口风说:"大丈夫平定诸侯,要做就做真王,做什么假王呢?"这里用字也不多,却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汉高祖善于随机应变和玩弄权术的性格 。
司马迁在书中的叙述语言非常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他广泛采用口头流传的谚语、成语、歌谣,而且不回避方言土语 。他的语言是一种接近口语的"方言",通常叙述和人物对话和谐一致,虽明快但含蓄,话外有音,值得玩味;繁复而简洁,不拘一格,各得其所,一般都为人物特征的描写服务 。他刻画人物说话口吻的描写最令人玩味,充分表现了人物的精神态度 。为了突出人物形象,他还常常适当地强调、夸张 。比如,《高祖本纪》:"(五年)正月,诸侯及将相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这一段汉高祖让帝位的话,是直接模拟当时的口语,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汉高祖惺惺作态的样子,读完不禁觉得汉高祖说话的情景就在眼前似的 。再者,司马迁使用古史资料时,一般以当时通用语翻译古语 。如《五帝本纪》写尧舜的事迹,取材于今文《尚书·尧典》,把书中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允厘百工,庶绩咸熙"等语,翻译为"百姓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信伤百官,众功皆兴"等,译文与原文相比较,就会发现更容易读懂 。史记的人物传记之所以这么出色,是与司马迁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分不开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