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云重重:慈禧小名是“兰儿”还是“杏儿”?( 二 )
现在有人坚持认为 , “兰儿”“玉兰”的说法都是从慈禧入宫被封为兰贵人的“兰”字想象而来 。这种观点也是值得重视的 。
“杏儿”说是一种后起说法 。源于2005年出版的那根正《我所知道的慈禧——慈禧曾孙口述实录》一书 , 作者自称是慈禧弟弟桂祥的曾孙 , 即慈禧皇太后内侄曾孙 。按那根正的说法 , “慈禧的乳名只有我们家人知道” 。他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听父亲说起的:“慈禧的小名叫杏儿 , 学名叫杏贞 。”并披露这小名是慈禧的爷爷给起的 , 原因是“当时家里种了几颗白杏树 。在满族人看来 , 红杏没有白杏好 , 所以家里就种了这么几棵 。这样 , 爷爷就给她取名叫杏儿” 。
慈禧不仅有小名 , 竟然还有大名(学名) , 这真是言前人所未知 。这种说法源于慈禧后人 , 自然不能忽视 。现在网上不少文史爱好者已将慈禧定名为“叶赫那拉·杏贞”了 。但清史学者冯其利曾发表《那根正先世考查》一文 , 对那根正所述先世事迹提出质疑 。这实际上涉及到他的作品从根本上是否可信的问题 。
至于“阿翠”说 , 现在知道的人不多 , 但并非新出 , 反而可能是最早关于慈禧小名的一种说法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格在《春柳堂记梦未定稿》中说:“寅恪十余岁时 , 曾见日本人所著书 , 言后小名阿翠 。曾朴《孽海花》亦有是说 , 但无从证实 , 姑附记于此 。”
陈寅恪生于1890年 , 1902年赴日本 , 1904年再度赴日本 , 1907年回国 , 他见到日人所著书应是在1902~1907年间 。曾朴的《孽海花》第二十七回 , 写到咸丰帝翻看秀女花名册:
翻到老佛爷的一页 , 只见上面写着“那拉氏 , 正黄旗 , 名翠 , 年若干岁 , 道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生” 。
上世纪40年代 , 博洽多闻的冒鹤亭考订《孽海花》中的人与事 , 只是指出了“慈禧生道光十五年 , 非十四年” , 并没对“名翠”说什么 , 见他的《孽海花闲话》 。
今天我们看档案知道 , 记名秀女的排单也就是花名册 , 并不开列秀女的具体名字 , 也不具体写哪一天出生 。再者 , 慈禧是镶蓝旗满洲人 , 后来抬入镶黄旗 , 因此正黄旗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么多的错误不禁让人对曾朴的说法生疑 。
有一条材料差不多能够否定“阿翠”说 。《宫女谈往录》里提到慈禧身边有叫“小娟子”“小翠”的宫女 , 书中还写到慈禧屋里有两只缅甸猫 , 有一次 , 老太后微笑说:“娟子、翠儿 , 看好大白、二白 , 回头我有赏 。”
上面谈到慈禧不太顾忌宫女的名字与自己妹妹的相同 , 但若慈禧小名真是“阿翠” , 那她绝对不会允许有叫“小翠”的宫女在身边的 , 起码也要命宫女改名 , 不会自己天天“翠儿”“翠儿”叫着 。
是过度“消费”名人吗?
就清朝后宫而言 , 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后妃名字 , 许多现在还都知道 , 但入关后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 , 如顺治帝的董鄂妃的名字 , 人们就不知道 。再如清末有名的珍妃、瑾妃 , 唐海炘(他他拉·海炘)在《回忆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一文中说:
自二妃进宫后 , 我家从祖母到一般佣人都称瑾妃为“四主” , 珍妃为“五主” 。“主”字是对后妃的尊称 , “四”和“五”是按我家中同辈女孩的排列 。从我记事起 , 家里就没有人敢提起二位姑母的真实闺名了 。二位姑母到底叫什么 , 我也不知道 。
珍妃、瑾妃的名字 , 到如今似乎也没有人知道 。
不见记载 , 研究阙如 , 人们不知道这些女性名人的名字 , 这的确为文学影视等的创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 总不能从出场到终了 , 不分场合一律都叫“董鄂妃”“珍妃”吧 。因此对她们进行必要的起名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
1948年出品的电影《清宫秘史》中 , 有一场戏表现光绪帝向珍妃吐露心声 , 称呼是“二妞” 。虽然此镜头也令观众别有一番感受 , 但究不如呼她的真实闺名来得亲切 。
推荐阅读
- 慈禧珍贵遗物次首面世 曾遭孙殿英随手遗弃
- 爱国诗人屈原之死疑云 自杀说未必是事件真相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
- 吕洞宾墓中疑云 道士墓穴为何男女合葬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慈禧说了什么话吓得奕譞几天睡不着觉?
- 1900年慈禧西逃山西 曾因吃得不爽逼死县太爷
- 两幅慈禧肖像留下的千古谜团 哪个慈禧更真实
- 慈禧凌辱身边的宫女 尺度让人难以接受
- 慈禧一天吃多少?够老百姓一家吃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