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教头王进不上梁山究竟到哪儿去了

王进在《水浒传》中是个重要人物,虽然他没有上梁山成为一百零八将中的一员,但其重要性仍然不可忽视 。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两个人物的塑造,离开他不行 。一个是他的徒弟史进,自己感觉武艺了不起得很,可和王进较量,只一棒就被打倒 。后来经过王进半年指点,就成为了梁山上一流高手,像二流水平的陈达、杨春等人,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还有就是高俅,假如没有王进,就显不出他的促狭嫉恨和流氓泼皮本色 。仅仅是林冲的参照,会被高衙内和陆谦分流很多,很难完全体现高俅之坏,有了王进就不一样了,高俅的小人嘴脸一览无余,谁都不会认为,没有陆谦,高俅就不会陷害林冲 。王进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代表的是大宋军队最高的搏杀技能,这样的一个人最终却没有了下落,究竟是因为什么?是施耐庵忽略遗忘了吗?从书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番下落交代来看,显然不是 。那么,王进究竟到哪儿去了呢?
这件事情看起来很简单,高俅逼得,如果不走,这性命恐怕是难以保全了 。有什么深仇大恨让高俅非要夺去王进性命呢?说出来难以置信,当年高俅学使棍棒的时候,被王进的父亲一棒子打翻,“三四个月将息不起” 。高俅当了殿帅府太尉,上任第一天,归他直接管辖的人都呈上手本供其点视 。王进因为早在半月以前就生病在家,没有来,高俅就让人捉拿王进前来 。王进来了,高俅问他:“你那厮便是都军教头王升的儿子?”接着说:“你爷是街市上使花棒卖药的,你省的什么武艺?……如何敢小视我,不伏俺点视!你托谁的势,要推病在家 。”王进解释说,真的是患病了,高俅大骂:“贼配军,你既害病,如何来的?”紧接着就是让人加力的打 。幸亏众人讲情,说今天是上任第一天,图个吉利,高俅这才说,饶过今日,明天再说 。
事情真的这么简单么?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高俅是让人捉拿王进前来,不是命令,更不是请;高俅知道王进是王升的儿子;高俅说王升是个卖药使花棒的,王进也不会懂得什么武艺;高俅骂王进是个“贼配军”,表示王进已经犯了大罪;高俅让人加力打王进,也就是说,打死了正好 。
王进的父亲打高俅这一棒,虽说是下手狠了一点,但比武当中的事情,很多时候有个情不得已,也很难判断当初是为了什么?即便如此,游戏都有个规则,古代比武也有个说道,因为这种事情,无论如何是不能算到人家儿子身上的 。虽说古人有个“父债子还”的说道,但绝对不是这种债 。《水浒传》里被一棍棒打翻的例子还有,史进被王进一棒打翻,人家爬起来就拜师傅;林冲也是一棒打翻了洪教头,洪教头既没有寻机报仇,也没有选择与林冲为敌,只是羞愧于武艺不精,离开了柴进庄子 。报这种仇,只能是练好了武艺,然后再找原来那个人较量,把帐算到人家儿子身上,纯粹是小人行径 。一个殿帅府太尉,本应该大人大量,但高俅却做出人所不齿之事,只能说他是一个超级小人 。王进正是有了对高俅深刻的认识,才和母亲一道做出了外逃的决定,而且一走就是边关——延安府 。
王进和母亲商量要到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这儿既可以安身立命,又是天高皇帝远,高俅的手暂时还够不到这种地方 。后来王进离开史进的时候也说要到老种经略相公处,理由大致相同 。可是史进去过延安府,却没有找到 。史进碰到了鲁智深,先是向他打听,鲁智深说是在小种经略相公处,没有这个人,言语肯定 。后来鲁智深在瓦罐寺遇见史进,史进说他去过延安府,没有找到师傅 。会不会是王进改名换姓,没有人知道有个王进了呢?应该不会 。
王进改名换姓,应该是在见过老种经略相公之后,或者说,老种经略相公肯定知道这个人就是王进 。否则,老种经略相公凭什么接见一个不相干的人?王进不可能只是当一个士兵,那样他养不起老母亲 。所以说,王进如果真在延安府,凭他的武艺,老种经略相公至少也得给他一个提辖官 。如此一来,即便是王进改名换姓,史进也应该能够打听的到 。王进这个人名气很大,延安府的军官,“多有曾到京师的”,爱王进“使枪棒”,王进应该认识那儿的不少人 。反过来说,那儿的不少人会知道有个改名换姓的王进 。再说凭王进的武艺,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成为延安府的“知名人物”,如果真在,好打听 。
王进到底去了哪儿
延安府没有,王进究竟到哪里去呢?很显然,王进到了民间,过一个最普通的平民生活去了 。这不是作者的疏漏,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刻意的安排 。梁山一百零八将人人都有外号,能被梁山好汉看成是好汉的也都有外号,王进无疑可以称得上好汉,为什么没有外号呢?这种情况,也有一种标准,凡是民间的人物,都没有外号,像李逵的哥哥李达,史进、宋江等人的父亲史太公、宋太公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