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繁华大宋朝为什么是经常闹“钱荒”的朝代( 二 )


面对反复出现的“钱荒”,宋朝政府的对策是实行严厉的“钱禁”,即禁止铜钱外流,禁止民间私自毁钱铸器,限制民间储藏铜钱 。这一思路有点像楼价高企不下了就采取“限购”措施,看起来是对症下药,实际上经不起经济学的考验 。宋朝的“钱荒”并不是因为货币总量供应不够,而是货币循环过程中出现的“短缺假象”,货币总量既然充足,“钱禁”不但毫无必要,而且破坏了市场本身的调节功能 。在自由市场中,假如铜钱供大于求,钱的购买力就会低于铜本身的价值,这时候,市场自会驱使人们将铜钱熔为铜器,使市场的铜钱流通量减少,币值回升;假如铜钱供不应求,市场也会鼓励“钱监”(宋朝的造币厂)铸钱,并吸引民间储藏的钱币流回市场 。这样,铜钱的市场流量跟市场需求之间,会自发地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 。
【史上最繁华大宋朝为什么是经常闹“钱荒”的朝代】宋朝的领导人虽然有非常明显的“重商主义”倾向,可惜经济学知识却很欠缺,而且比较迷信行政调控的力量,于是将市场的调节机制当成了造成“钱荒”的因素加以严厉限制,一边厉行“钱禁”,一边铸币放水,加大流动性的供应 。结果导致铜钱的购买力下降,而“钱荒”却一直没有解决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