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雯被逐大观园是谁告密 晴雯真是袭人害死的吗( 二 )

我们从同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金钏之死,薛宝钗就表现出那种对人的生命的冷漠,对一个丫头之死的那种冷漠:“如果自杀的话,她也不过是个糊涂人 。无非多给她点银子发送发送 。”她是这样一种非常冷漠的态度 。而袭人不是,袭人想起了过去她和金钏在一起的时候,她不禁流下泪了;而且她是什么呢?点头赞叹,这点非常了不起 。为什么说“赞叹”非常了不起?金钏为什么自杀?她要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是无辜的 。在金钏身上,体现了一种非常宝贵的人格意识,人格高于生命,我宁可去死,我也不能受辱 。而袭人对金钏的这种行动是点头赞叹!这是她和薛宝钗所不一样的地方 。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在袭人进言之后,我为什么说她从来没有向王夫人提过晴雯的一点事呢?我们只要看,在抄检大观园之前那个七十四回 。七十四回在“绣春囊事件”发生以后,邢夫人借机发难 。王善保家的,她是邢夫人的陪嫁,王善保家的就说晴雯的坏话 。这时候,王夫人连晴雯是谁都不知道,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据 。如果说,袭人以前说过晴雯的任何一句坏话,那么晴雯早就被赶出大观园了 。那么王夫人当时就不知道哪个丫头叫晴雯,后来王夫人下令马上把晴雯叫来 。而且让那个丫头不许告诉她,为什么叫她 。
晴雯这时候来了,晴雯一看那架势,就知道自己被暗算了 。我们看晴雯来了以后,王夫人怎么说的?王夫人就说:“你干的事,打量我不知道呢!”然后她就问宝玉今日可好些?我们看,晴雯回答得胸有成竹,晴雯真是聪明绝顶,她说:“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一处,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 。”王夫人就信以为真了 。如果袭人早就告了她的密,王夫人会信以为真吗?我们看,王夫人说:“这就该打,你难道是死人啊?要你们做什么?你不是在宝玉屋里的吗?宝玉今天好点,你都不知道!这就该打,你是死人啊 。”结果晴雯回答说,晴雯回答得真妙 。她说:“我原是跟老太太的,因老太太说,园里空大人少,宝玉害怕,所以拨了我去外间屋里上夜,不过看屋子 。老太太让我去的时候,我本来我就回过,回过我笨,不能服侍 。老太太骂了我,又不要你管他的事,要伶俐的做什么?我听了这话才去的 。”晴雯多聪明啊!你想,王夫人能去找老太太对证吗?说,老太太您说过这话吗?晴雯知道,王夫人肯定不会对证,她编出来 。你想,晴雯把贾母搬出来,真高明!
晴雯剧照
晴雯接着说,她说:“不过十天半个月之内,宝玉闷了,大家玩一会子就散了 。至于宝玉饮食起居,上一屋有老奶奶、老嬷嬷们,下一屋又有袭人、麝月、秋纹几个,我闲了还要去做老太太屋里的针线 。”你想,王夫人会去对吗?老太太你还让她做针线吗?才不会 。“我闲了,还要做老太太屋的针线 。”所以“宝玉的事竟不曾留心,太太既怪,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 。”这是以攻为守啊!你不说我不留心吗?那我以后留心就是了 。王夫人说,别,别,别 。她说:“你不近宝玉,这是我的造化,不劳你费心 。”王夫人是信以为真 。这一方面,说明王夫人糊里糊涂;另一方面,最有力的证明,袭人从来就没提过晴雯一句坏话,连晴雯这个人的存在,她都没讲过 。王夫人根本不知道,宝玉身边有一个叫晴雯的丫头,是不是?
我们还可以注意一下,曹雪芹给了袭人一个非常好的姓名,姓花 。花,在《红楼梦》里面,在中国传统文学当中,特别在《红楼梦》里面代表少女,花季的少女嘛!而且尽管袭人也像《红楼梦》中的许多少女一样,有一个悲剧的结局,但是相对而言,袭人的归宿是比较好的,袭人最后嫁给了宝玉的好朋友,无论是容貌、人品,样样都很出色的琪官蒋玉菡,这可不是偶然的 。你们看看《红楼梦》的这些钗,正册、副册、又副册当中,只有个别人有相对较好的结局,探春是一个,相对较好,她远嫁了,没有死 。她的结局起码要比有的人要好,这些都不是偶然的 。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曹雪芹是非常喜欢袭人的,所以曹雪芹笔下的袭人,不可能扮演一个像“文化大革命”当中讲的“密探”、“内奸”、“告密者”等等这样的角色 。
那么我们要说,晴雯到底是被谁害死的呢?宝玉怀疑的那些他们私底下的玩话,是谁传出去的呢?晴雯为什么会招某些人恨呢?
这里,我首先要从晴雯的个性说起 。简单地说,晴雯的个性和当时的环境格格不入 。在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里面,对那些少女都有一些“判词”,或者“红楼梦曲”里面,预示了她们的命运,揭示了她们性格特点,人性的优点或者缺点 。我们可以注意到,晴雯的判词出奇的好 。你可以比较一下,晴雯是“心比天高”,她这个评价之高,超过了探春等好几个少女 。像探春、妙玉、可卿、凤姐等人,都远不如晴雯的判词评价之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