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康有为的惊天大计!曾在颐和园谋杀慈禧太后( 二 )


初三日,但见康氏兄弟及梁氏等纷纷奔走,意甚忙迫 。午膳时钱君告仆曰:“康先生欲弑太后奈何?”仆曰:“兄何知之?”钱曰:“顷梁君谓我云:先生之意,其奏知皇上时,只言废之,且俟往围颐和园时,执而杀之可也,未知毕君肯任此事否?兄何不一探之等语 。然则此事显然矣,将奈之何?”仆曰:“我久知之,彼欲使我为成济也,兄且俟之 。”
此件大约写作于1899年初 。当时,毕永年和康有为矛盾已深,写成后交给了日人平山周,平山周交给了日本驻上海代理总领事小田切万寿之助 。同年2月8日,小田切万寿之助将它上报给日本外务次官都筑馨六 。它为了解康有为谋围颐和园、捕杀西太后的有关活动提供了最确凿的材料 。它所记载的某些情节也可与其他材料互相印证 。例如捕杀西太后的人选,除毕永年外,还曾急催唐才常入京,这正与袁世凯《戊戌日记》所载谭嗣同称“电湖南召集好将多人”相合 。又如它记载康有为告诉毕永年,已派人往袁处离间袁世凯与荣禄之间的关系,这同《康南海自编年谱》的说法一致 。当然,也有个别情节不准确,例如它记夜访袁世凯的为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三人,这是因为谭嗣同没有将全部真实情况告诉毕永年,出于猜测之故 。
在《上摄政王书》中,康有为说:“今者两宫皆弃臣民而长逝矣,臣子哀痛有所终极,过去陈迹渐如烟云 。虽然,千秋以后之史家,于戊戌之事岂能阙焉而弗为记载,使长留谋颐和园之一疑案不得表白,则天下后世非有疑于先帝之孝,则有疑于先帝之明,而不然者又将有疑于大行太皇太后之慈 。”为了维护封建伦理,康有为力图否认有关事实 。他没有想到,这一“疑案”终于得出了违反他的意志的“表白” 。历史是糊弄不得的 。
然而,“谋围颐和园”一说确实出于袁世凯 。他的《戊戌日记》对谭嗣同夜访有详细的记载,内称:
(谭)因出一草稿,如名片式,内开荣某谋废立弑君,大逆不道,若不速除,上位不能保,即性命亦不能保 。袁世凯初五请训,请面付朱谕一道,令其带本部兵赴津,见荣某,出朱谕宣读,立即正法 。即以袁某代为直督,传谕僚属,张挂告示,布告荣某大逆罪状,即封禁电局铁路,迅速载袁某部兵入京,派一半围颐和园,一半守宫,大事可定 。如不听臣策,即死在上前各等语 。予闻之魂飞天外,因诘以“围颐和园欲何为?”谭云:“不除此老朽,国不能保 。此事在我,公不必问 。”
袁世凯自认,是他向荣禄告密的 。袁在日记中称,他写这篇日记,是为了“交诸子密藏”,“以征事实” 。当然,袁世凯为人阴险奸诈,他的话不能轻信,必须以其他材料验证 。
王照逃亡日本后在与犬养毅的笔谈中说:
梁启超、谭嗣同于初三夜往见袁,劝其围太后,袁不允 。
在维新运动中,王照与康有为关系密切 。当新旧两派斗争日益尖锐的时候,康有为曾动员他游说聂士成率军保卫光绪 。谭嗣同夜访袁世凯之际,康有为又曾和他一起商议,“令请调袁军入勤王” 。因此,他的话不会没有根据 。
李提摩太在《留华四十五年记》中说:
在颁布维新谕旨时,守旧派怨恨皇帝荒唐的计划,可能很快地使大清毁灭,他们恳求慈禧将一切的政权都掌握在她自己手里 。她下谕秋天要在天津阅兵 。皇帝恐怕在检阅的藉口之下,慈禧将要夺取所有权柄,而把他放在一边 。维新党催着他要先发制人,把她监禁在颐和园,这样才可以制止反对派对于维新的一切障碍 。皇帝即根据此点召见荣禄部下的将领袁世凯,计算在他的支持下,带兵至京看守她住的宫殿 。
又说:
维新党都同意要终止反动派的阻力,惟一的办法就是把慈禧关闭起来 。
李提摩太是康有为替光绪皇帝聘请的顾问,参与维新机密 。光绪求救的密诏传出之后,康有为、谭嗣同曾分别拜访他,和他一起商讨“保护皇帝”的办法 。因此,李提摩太的上述回忆自然也不是捕风捉影之谈 。
许世英在回忆录里说:戊戌那一年,他在北京,听到“围园”的有关传说,曾经跑去问刘光第,刘说:“确曾有此一议 。”许世英的回忆录写于晚年,他没有说谎的必要 。
梁启超记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时说:
荣禄密谋,全在天津阅兵之举 。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将挟兵力以行大事,虽然,董、聂不足道也 。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若变起,足下以一军敌彼二军,保护圣主,复大权,清君侧,肃宫廷,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