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周游列国?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 , 但同样也是一个才华得不到施展的政治家 , 他宣传的“仁”“克己复礼”的思想 , 在战国那个纷乱的年代根本就没有实施的机会 , 最终他只能选择教书育人 , 为中国古代教育做出的杰出的贡献 。
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 , 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 , 按照鲁国的俸禄标准发给孔子俸粟6万 , 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 , 没让他参与政事 。孔子在卫国住了约10个月 , 因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进谗言 , 卫灵公对孔子起了疑心 , 派人公开监视孔子的行动 , 于是孔子带弟子离开卫国 , 打算去陈国 。
路过匡城时 , 因误会被人围困了5日 , 逃离匡城 , 到了蒲地 , 又碰上卫国贵族公叔氏发动叛乱 , 再次被围 。逃脱后 , 孔子又返回了卫国 , 卫灵公听说孔子师徒从蒲地返回 , 非常高兴 , 亲自出城迎接 。此后孔子几次离开卫国 , 又几次回到卫国 , 这一方面是由于卫灵公对孔子时好时坏 , 另一方面是孔子离开卫国后 , 没有去处 , 只好又返回 。
鲁哀公2年(孔子59岁) , 孔子离开卫国经曹、宋、郑至陈国 , 于是派服劳役的人将孔子师徒围困在半道 , 前不靠村 , 后不靠店 , 所带粮食吃完 , 绝粮7日 , 最后还是子贡找到楚人 , 楚派兵迎孔子 , 孔子师徒才免于一死 。孔子64岁时又回到卫国 , 68岁时在其弟子冉求的努力下 , 被迎回鲁国 , 但仍是被敬而不用 。
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由于身处乱世 , 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 , 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 , 使强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 , 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
政治上的不得意 , 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 。孔子曾任鲁国司寇 ,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 入东周向老子请教 。最终返回鲁国 , 专心执教 。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 , 开创了私学先驱 , 弟子多达三千人 , 其中贤人七十二 , 便是着名的七十二贤士 。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 , 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这“七十二贤士”中 , 又数颜回 , 是孔子最爱的弟子 。
【探秘 孔夫子为什么喜欢周游列国?】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我们 , 虽然他做不成政治家 , 但是 , 他的思想在后世流传了数千年 , 直到现在 。相信 , 如果他知道这状况的话 , 绝对会心生窃喜 。
推荐阅读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红楼梦中宝珠是谁?宝珠为什么做了秦可卿的义女
- 岳飞和秦桧的故事 秦桧为什么要陷害岳飞?
- 揭秘汉成帝刘骜为什么死在赵合德床上?
- 夏桀是个什么样的人?夏桀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
- 揭秘为什么民间拜关公不拜张飞的原因
- 古人为什么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呢?守孝三年的来历
- 奇特的武侠现象 为什么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处女?
- 武则天为什么杀自己儿子?揭秘太子李弘真正死因
- 大清朝为什么没有宦官乱国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