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后宫女人的谈话技巧 用话杀人

谈话不能不说是一门艺术 。它的艺术性 , 不只在于说话的技巧上 , 还在于谈话的基调 。比方说 , 你是领导 , 你的下属在工作中有了疏漏或是过错 , 你找他来谈话 。方法是多样的 , 你可以直奔主题 , 一二三 , 你错在哪里 , 哪方面需要改进 , 以后该怎么做 。直来直去 , 简洁干练 , 雷厉风行 。此法以制度为前提 , 以规定为准绳 , 论事不论人 , 和谁都可以这样 , 因为你是制度和规定的代言人 。在路卫兵看来 , 这有点类似法家思想 ,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法律之外全是扯淡 。我们姑且称之为“法式谈话” 。
另一种是循序渐进 。看坐 , 倒茶 , 嘘寒问暖之后 , 慢慢步入主题 。其间起承转合 , 跌宕起伏 。时而微笑 , 时而严厉 , 宏观指点结合微观引诱 , 掏心撕肺之余 , 兼有恨铁不成钢的慨叹 。让被谈话人如置身于大戏院 , 产生观看好莱坞惊险片的错觉 , 三分钟一个高潮 , 印象极为深刻 。此种谈话用老百姓的话说 , 叫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 。用官场的话说 , 叫反复深入的做细致的思想工作 。在路卫兵看来 , 此法颇具儒家风骨 , 暂称之“儒式谈话” 。
咱们重点说说“儒式谈话” , 这也是我们如今所大力提倡 , 要求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掌握的谈话方式 。这种谈话操作起来比较费劲 , 你需得是一个好演员 , 一身兼演数角 , 并且瞬间完成角色转化(有时甚至需要反串一把) , 在喜剧、悲剧、悲喜剧之间反复游走 , 最后定格为一出弘扬真善美的人间正剧 。在这个过程中 , 既要做到春风化雨般无形 , 又要做到沁人心脾般深入 , 要求很高 , 没有相当深的功底或是相当大的耐心 , 是做不来的 。
即便做得来 , 也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结果:一是效果显著 。下属自此之后玩命工作 , 而且对你感激涕零 , 逢人便翘大拇哥:俺们领导平易近人 , 俺们领导水平就是高;二是收效甚微 。也还算不错 , 毕竟思想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 , 是我们的生命线所在 , 有点难度遇点挫折也正常;三是毫无效果 。不但没效果 , 还起了相反的作用 。下属自此对你有了成见 , 再选举时会偷偷给你画叉 。此种情况 , 葛优在《子弹》中一语蔽之:玩砸啦 。
为什么砸啦?其实问题并没有出在谈话内容上 , 而是谈话的基调 , 谈话的效果是受这个基调左右的 。那么基调是个什么东西呢?基调是根据谈话的对象确定的谈话的调子(路卫兵语) 。也就是说 , 基调是受谈话对象影响的 。对不同的人 , 谈话内容可以不变 , 技巧方法也可以不变 , 但基调却要有所变化 。比方说 , 同样是下属 , 有新来的大学生 , 也有一起工作多年的同事 , 基调上就要有所区别 。
再比如 , 这个下属以前和你是平级 , 你们还曾是好友 , 用“法式谈话”肯定不行的 , 太冷酷 , 有不近人情忘恩负义之嫌 , 以后没法在一块混了 。就是“儒式谈话” , 基调选不准也不行 。太温和不管用 , 温和转而严厉太做作 , 好话说尽又让你有搞不清谁是领导的苦闷 。还有 , 这个下属如果岁数比你大 , 分寸也不好把握 。你以为你很推心置腹了 , 但他未必会领情 。历史上就有过这样一位皇后 , 因为谈话基调没把握好 , 一片好心被当成了驴肝肺 , 最后还为此葬送了卿卿性命 。
【古代后宫女人的谈话技巧 用话杀人】杨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第二任皇后 , 第一任是杨艳 , 也就是白痴皇帝司马衷他妈 。杨芷是杨艳的堂妹 , 太尉杨骏的女儿 。杨艳临死 , 怕司马炎立胡贵嫔为后 , 从而废了他那傻儿子太子的职位 , 于是就演出了一场“枕帝膝”的煽情戏 , 让司马炎答应立杨芷为后 。有了这个同族亲戚接班 , 杨艳这才放心的撒手而去 。当然 , 选杨芷做皇后 , 司马炎也是乐意的 , 因为杨芷硬件没得说 , “婉嫕有妇德 , 美映椒房”(《晋书》) 。漂亮而贤淑 , 撑起后宫门面那是绰绰有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