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文豪苏东坡鲜为人知的一些的绯闻逸事
“一家三父子 ,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 峨眉共比高 。”这首五言绝句是朱德元帅为古代同乡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苏氏一门三父子”写下的赞美诗 。苏轼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 父子三人一同进入唐宋八大家之列 。苏轼堪称一代文豪 , 其文汪洋恣肆 , 明白畅达;其诗清新豪健 , 善用夸张比喻 ,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开豪放一派 , 对后代很有影响 。他笔下描写杭州西湖风景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至今无人能够超越其右 。
苏轼是大文豪自不待言 , 但却不是高不可攀的“文化明星” , 他与大众始终有着天然的亲和力 。所以 , 普通的老百姓 , 对苏东坡也都怀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情感 。然而 , 才华横溢的苏轼 , 却因锋芒毕露而尝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宋神宗赵顼喜欢他 , 但却不能重用他;宰相王安石称赞他 , 但却极力排斥他 。这无疑注定了苏轼四处漂泊的官场生涯 。
在王安石推行“熙宁变法”后 , 苏轼因反对“熙宁变法”而被左迁杭州通判 。苏轼在杭州的生活 , 虽然让他失意于官场 , 但这远离京城、远离争斗的“天高皇帝远”的生活 , 让苏轼可以自由自在地与友人诗文唱和 , 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寺庙与和尚交游 , 还可以自由自在地与青楼的妓女们尽情放歌 。于是 , 杭州就成了苏轼的第二故乡 。初到杭州 , 苏轼便把自己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表露出来:“未成小隐聊中隐 , 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俗话说 , 上有天堂 , 下有苏杭 。杭州乃人间天堂之地 , 自然是青楼林立 , 寺院荟萃 , 因此青楼中的名妓、寺院中的名僧 , 也不在少数 。名妓 , 名僧 , 是古代文人最喜欢交往的两类人 。“戒诗以后诗还富 , 哀乐中年感倍增 。值得江湖狂士笑 , 不携名妓即名僧 。”这是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的一位朋友笔下的诗句 。“不携名妓即名僧” , 苏轼在杭州就过上了这种特高雅特有品位的生活 , 有时还左边名妓 , 右边名僧 。用苏轼的话说 , “惯眠处士云庵里 , 倦醉佳人锦瑟旁”;用现代的话说 , 就是“一半是海水 , 一半是火焰” 。
杭州寺庙多和尚也多 , “内外湖山之间 , 唐以前为三百六十寺 , 及吴越立国 , 增为四百八十寺” 。杭州寺院中名气最大的是位列中国佛教禅宗十大名刹之一的灵隐寺 , 当时有僧众三千余人;其他如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净寺、下天竺法善寺、智果寺、梵天寺等 , 也均是“历史悠久 , 和尚众多”的天下名寺 。
苏轼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 但他精研佛法 , 最喜欢上山寻寺与和尚打交道 。他曾两次任职杭州 , 先后结识了惠勤、惠思、清顺、守诠、惟肃、仲殊、道臻、可久、慧辩、大通、惠觉、怀琏等一大批和尚 。他的寺院朋友中有一个以杭州为中心 , 辐射苏州、无锡、镇江、常州的“和尚圈” 。据苏东坡自己说 , 吴越的高僧他大都是熟悉 , “默念吴越多名僧 , 与予善者常十九” 。
据说 , 到杭州的第三天 , 苏轼就出去找和尚 , 但他没去灵隐寺 , 而是去找孤山智果寺的惠勤和惠思 。苏轼为什么要找先去他们呢?原来 , 苏轼的恩师欧阳修曾向他隆重推荐说 , “西湖僧惠勤甚文 , 而长于诗 , 子闲于民事 , 求人于湖山间而不可得 , 则往从勤乎?”于是 , 他们也就成了苏轼在杭州最早认识的两个和尚 。
欧阳修跟惠勤、惠思已经交往了三十年 , 苏东坡和这两个和尚更是相见恨晚 , 相谈甚欢 , 曾挥笔写下了《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一诗:“天欲雪 , 云满湖 , 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石出鱼可数 , 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 , 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 , 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 , 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 , 拥褐坐睡依团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 , 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 , 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薄欢有馀 , 到家恍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 , 清景一失后难摹 。”
推荐阅读
- 李大钊诞辰130周年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一介汉将 大元皇帝忽必烈竟管他叫“大哥”?
- 揭秘古代宫廷投毒三大秘法 古代皇家投毒谜案
- 用石油大败突厥骑兵!看石油在古代的妙用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杨大眼是怎么死的 杨大眼是被他儿子所杀?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大太监传奇 慈禧为李连英打破祖传规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