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的心理危机 不再信任武将只信任宦官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至衰的分水岭 。这个盛极一时的超级大国,经历这次沉重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史学家们已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写进了历史教科书 。然而,由安史之乱导致的唐朝皇帝严重的心理危机,似乎被史学家们忽视了 。其实,皇帝的心理危机对唐朝后期政治格局的影响非常深远 。皇帝心理危机最直接的表现是,不再信任武将,而只信任宦官 。因为宦官是宫中家奴,在皇帝看来,他们不会有起兵叛乱的危险,而且皇帝自幼便由宦官侍奉饮食起居,自认为彼此感情融洽,值得信赖 。
【唐朝皇帝的心理危机 不再信任武将只信任宦官】唐玄宗开创了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无疑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 。但是,安史之乱,玄宗之前的那种高度自信,一夜之间荡然无存 。所以,当他命大将高仙芝、封常清领兵平叛时,特地派宦官边令诚作为监军 。然而,宦官出任监军一开幕便制造出了一场悲剧 。心胸狭窄的边令诚由于与高仙芝、封常清意见不合,便诬告他们贪污军粮、动摇军心 。唐玄宗竟然听信谗言,毫不迟疑地杀掉了这两位战功卓著的大将 。由此可见,唐玄宗的心理危机是何等严重 。
同样的心理危机随后也出现在唐肃宗身上 。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九月,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率六十万大军围攻相州,讨伐叛军 。为了监视这些将领,肃宗以郭子仪、李光弼都是国家元勋难以相互统属为理由,不设立元帅,却任命宦官鱼朝恩担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这是肃宗新创的名称,也就是没有大元帅名义的大元帅 。对兵法一窍不通的宦官成了最高军事长官,战争的结局也就不难预料了 。果然,相州一战,唐军大败,战马万匹只剩三千,刀枪十万几乎全部丢失 。战后,鱼朝恩却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大将郭子仪身上 。肃宗不明是非,解除了郭子仪的兵权 。
宦官因为生理残缺,大多心理扭曲,一旦得势,往往比正常人更加贪得无厌、横行霸道 。因此,宦官担任监军造成了不少恶果,多位藩镇将领甚至被逼造反 。大将仆固怀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战功显赫,一门之中有四十六人为国战死,他女儿为了国家和亲政策,也远嫁到回纥汗国 。但是,由于他得罪了宦官骆奉仙,骆奉仙便密告他谋反 。仆固怀恩发觉后,不愿作高仙芝第二,只好叛变 。昭义节度使刘悟、同华节度使周智光,同样不堪宦官的凌辱和欺压,而被逼造反 。周智光造反时发表声明说:“仆固怀恩本来不反,被你们逼反;我本来也不反,今天为你而反 。”藩镇将领被宦官逼得造反,进一步加剧了皇帝的心理危机,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
宦官不仅被派往军队中充任监军,而且在朝中的权势也急剧膨胀 。安史之乱后第一个权势显赫的大宦官是李辅国 。他因为拥立唐肃宗有功而得到信任,随肃宗回到长安后,拜殿中监,封郕国公 。当时,包括宰相在内的朝中百官奏事,必须先经李辅国批准才能面见皇帝;皇帝颁发诏书亦由他签署后才可施行,群臣不敢非议 。肃宗死后,李辅国又拥立太子李豫即位,即唐代宗 。此后,李辅国更为骄横,他甚至对代宗说:“皇上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由我来处理 。”由于李辅国掌握了中央禁军兵权,代宗敢怒而不敢言 。后来,另一宦官程元振夺取了禁军兵权,代宗派人将李辅国大卸八块,总算出了一口恶气 。李辅国死后,朝政被宦官程元振操纵 。后程元振被放逐,大权又由宦官鱼朝恩掌控 。鱼朝恩曾两度出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他根本不把代宗放在眼里 。代宗只得又设计捕杀了鱼朝恩 。显然,重用宦官同样会酿成祸害 。所以,唐德宗即位后决定调整心态,对宦官加以整治 。德宗派宦官给淮西节度使李希烈颁赐旌节 。此宦官回京后,德宗得知李希烈不仅送了他700匹缣、200斤黄茗,还送了他骏马和奴婢 。德宗大怒,将此宦官杖责六十后,又处以流刑 。此事传出京城,那些奉使出京还没回来的宦官,都悄悄地把礼品扔到山谷中,没有收到礼品的也不敢乱来了 。可是,好景不长,不久又发生了泾师之变 。泾原叛军进入长安时,德宗信赖的禁军将领竟然不能召集到一兵一卒来保卫他 。仓促逃亡时,德宗能够依靠的只有他在东宫时的一批宦官 。重返长安后,德宗随即任命宦官统领中央禁军神策军,后来还进一步强化了宦官担任各地藩镇监军的制度 。也就是说,德宗最后不仅未能摆脱安史之乱造成的心理危机,反而受泾师之变的影响越陷越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