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诗酒情调 苏东坡钟情自酿自饮

古代文人嗜酒 , 是不争的事实 。与酒结缘一生 , 尽管有悲喜愁苦诸味杂陈 , 却从饮酒中体味生活的乐趣 , 追寻文化的品味 。
这种文人的酒文化现象 , 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人文环境 , 以及个人际遇是分不开的 。用通俗的话来说 , 玩情调 , 彰显个性 。
1.陈遵投辖及刘伶随行随饮
中国有个成语叫“陈遵投辖” 。西汉嘉威侯陈遵 , 性嗜酒 , 善书 。史载 , 汉平帝时 , 陈遵“以列侯居长安 , 宾客满门 , 酒肉相属” 。热情好客 , 酒肉管够 。他立有“规矩”:宾客满堂 , 立即紧闭大门 , 命人把客人来车的车辖投入井中 , 让客人无法离去 。
辖 , 一种小物件 , 用来插车的軎孔 , 固定车轴 , 阻止车轮外脱 。去其辖 , 车不能行 。后人用“陈遵投辖”褒誉盛情留客 。
还有一位孔融 , 少好学 , 博览群书 。汉魏时 , 曾举为北海相 。明代曹臣《舌华录》载 , 当孔融失势在家 , 居然宾客日满其门 , 他不禁感叹:“座上客常满 , 尊中酒不空 , 吾无忧矣 。”
一个位高列侯 , 一个失势居家 , 境遇迥异 , 他们的诉愿相同:客常满 , 尊不空 。
倘若说 , 聚众群酗 , 追求的是氛围热闹 , 酣兴意畅;那么 , 三几知己酣饮 , 追求的是襟怀相契 , 放任忘形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 , 即阮籍、嵇康、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 , 相与友善 , 经常一起在竹林下宴饮 。
阮籍嗜酒能啸 , 善弹琴 , 能著文 。史载 , 魏晋之际 , “天下多故 , 名士少有全者 , 籍由是不与世争 , 遂酣饮为常” 。世家子弟王恭曾问王忱 , 阮籍嗜酒比汉代司马相如怎么样?王忱答道:“阮籍胸中垒块 , 故须酒浇之 。”直指阮籍胸中郁结不平 。而且 , 嗜酒成为其安身保命的方式 。当时 , 司马氏的心腹钟会 , 权倾一时 , 数次以时事试探阮籍 , 欲治其罪 , 阮籍幸而以酣醉避祸 。
刘伶亦嗜酒 , 著有《酒德颂》 , 称饮酒“无思无虑 , 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 , 豁然而醒” , 而且 , “不觉寒暑之切肤 , 利欲之感情 , 俯观万物扰扰焉 , 如江汉之载浮萍” 。以饮酒为德 , 也就是宣示饮酒的一种情调 。于是 , 刘伶干脆携一壶酒 , 坐上鹿车 , 随行随饮 。还叫人扛上铁锹跟着 , 说“死便掘地以埋” 。
2.酒与诗文 , 二者密不可分
唐代“竹溪六逸” , 指开元末年 , 李白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六人 , 结隐在泰安府(今山东泰安)徂徕山下的竹溪 , 天天聚而纵酒酣歌 , 以酒会友 , 以文会友 。
唐代诗人杜甫有《饮中八仙歌》诗 , 描写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八人嗜酒 , 以及各自的醉态 , 勾划他们豪放不拘的性情 。诗句“李白斗酒诗百篇 , 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 , 自称臣是酒中仙” , 正是展示李白从徂徕山下走出来的本色 。不过 , 贺知章等八人并无一起聚集宴饮 , 只是先后在长安呆过而已 。
看来 , 吟诗觅句 , 成为饮酒玩情调的一种文字游戏 , 或直抒胸臆 , 或寄托诉求 。明代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录有一段逸事:明代苏州有位老儒朱存理 , 博学工文 , 颇攻诗 。其在吴中旧族王氏家中教书时 , 一天 , 朱老夫子与主人晚酌之后 , 独在庭中 , 适见月上 , 灵感一动 , 吟得诗句:“万事不如杯在手 , 一年几见月当头” 。吟毕 , 喜极而狂 , 拍门大叫 , 连呼主人起来 。
主人听罢诗句 , 亦击节赞赏 , 当即令人取酒 , 两人重又对酌 , 直至兴尽而罢 。次日 , 又遍请吴中善诗者来欣赏佳句 , 一连数日摆酒戏乐 , 成为一时盛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