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建铜雀台在赤壁之战之后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赤壁》是杜牧在黄州刺史任上写的 。黄州就是东汉末年赤壁大战的战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可能是杜牧在当地看到了出土的古代兵器,睹物思古,有感而发 。王尧衢在《古唐诗合解》中说"杜牧精于兵法",精于兵法的杜牧,看到了古战场的遗物自然要有许多对赤壁大战这样大规模战争的感慨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是说,赤壁大战的胜负,东风起了决定的作用,如果没有东风这样的天时,战争的胜利者就不是周瑜了,东吴可能就不存在了 。
可是作为诗人的杜牧,并没有直接说出战争的结果,而是假设出"铜雀春深锁二乔" 。大乔是孙策夫人,小乔是周瑜夫人,虽然只是两个女子,但这两个女子却是江东政权的象征,她们若是真的当了曹操的俘虏,那对孙吴是极大的耻辱,说明东吴孙氏政权也就不存在了 。杜牧用丰富的想象,以曲笔写战争,不说战争指挥者如何,却写了二位夫人;不说战场赤壁,却写到远在中原的铜雀台 。真是富有想象的好诗 。
读这首《赤壁》诗的时候,必须告诉大家一个事实:赤壁大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所谓曹操铜雀台却是在赤壁大战后的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才建的 。赤壁大战时并没有铜雀台,即使周瑜败了,即使"二乔"被俘了,也不会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结果发生 。
以《赤壁》为题,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诗,可是,精于兵法的杜牧,身处古战场抚摸着古代遗物的诗人,却弄颠倒了历史顺序,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诗与事的区别,文学与历史的区别 。杜牧并不是不懂历史,也不是想故意歪曲历史,他要写的是诗,要抒的是情,所以不宜对历史细节考虑过多,也不必拘泥于史实,重要的是便于抒情 。有感于史又不受历史真实的束缚,这就是文学的特征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能不注意到历史,应该知道,赤壁大战、建铜雀台的先后,但是又不能因为史实而影响我们与诗的情感对话 。
文史不分家,读诗时要读史,诗史时也要读诗 。我们看书要有两只眼睛 。不能将《三国演义》当成《三国志》,不能把《康熙王朝》当成真的大清康熙,更不能视种种的"戏说"为历史的真实过程 。
顺便说一下,"二乔"本来应当是"二桥" 。
【铜雀春深锁二乔?曹操建铜雀台在赤壁之战之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说得明白:"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 。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 。"后来,桥姓改成乔姓,根本就没姓过乔的大桥、小桥也跟着被改为大乔、小乔 。这是后人硬给人家改的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