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解密:汉末的知识分子为何爱杀人全家
在古今各种通俗读物里 , 士大夫始终在所谓“党锢之祸”中牢牢占据道德优势 。
一般而言 , 作为“道统”的担当者 , “知识分子”乃寄托时代希望之所在 。但求之历史 , 常常使人失望 。许多“知识分子” , 最后终不免与自己的反对者变成同一类人 。东汉末年“党锢之祸”中的士大夫 , 就是如此 。
所谓“党锢之祸” , 通常所指 , 系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 , 士大夫遂结党与之对抗 , 许多人遭遇禁锢一类迫害 。此“祸”共有两次 , 第一次之导火索 , 是河南尹李膺拷杀张成之子;第二次之导火索 , 是山阳东部督邮张俭拷杀宦官侯览之母 。两次导火索 , 均引发朝廷对士大夫的大迫害 。
汉末宦官当政 , 确实腐败 。但就前述两次导火索而言 , 士大夫之所作所为 , 也未必全然正当 。据《后汉书》记载 , 李膺杀张成之子始末如下:
“河内张成善说风角 , 推占当赦 , 遂教子杀人 。李膺为河南尹 , 督促收捕 , 既而逢宥获免 , 膺愈怀愤疾 , 竟案杀之 。”①
意即:有一个叫张成的人 , 善于算卦 , 算出朝廷即将颁布大赦之令 , 于是让儿子出去杀人 。李膺作为当方官 , 抓了张成之子 , 但随后朝廷果有大赦 。李膺气愤不过 , 无视赦令 , 坚持杀了张成之子 。
这段记载是有问题的 。一者 , 朝廷政策岂能靠算卦预知;再者 , 神棍装神弄鬼骗别人 , 哪有自己也信的道理;其三 , 父子间的“算卦杀人”密谋 , 岂会向外人泄露?李膺如何得知?最合理的真相应该是:张成巴结宦官 , 令士大夫领袖李膺极为不满 , 故其子杀人 , 虽适逢大赦 , 李膺仍必欲杀之 。但张成弟子走宦官门路 , 把此事捅到朝廷 , 李膺需为其“违法行为”找一种合理解释 , 遂杜撰出“张成算卦杀人”这般离奇前提 。
第二次导火索之主角张俭 , 乃底层士大夫之代表 。据《后汉书》记载 , 他与侯览结怨 , 缘自上奏举报侯览母子罪行 , 并请朝廷诛杀这对母子 , 但奏章不幸被侯览看到并扣押:
“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 , 残暴百姓 , 所为不轨 。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 , 请诛之 。览遏绝章表 , 并不得通 , 由是结仇 。”②
但事情没有这样简单 。同书《苑康传》里另有透漏:“是时 , 山阳张俭杀常侍侯览母 , 案其宗党宾客 , 或有迸匿太山界者”③——意即:张俭与侯览结怨 , 系因他擅杀了侯览之母 , 且对侯览全族(宗党宾客)赶尽杀绝 。《张俭传》略过此节不提 , 是因为若提及 , 会极大削弱张俭身上的正义光环 。
其实 , 若细读《后汉书》 , 不难看出 , 在整个士大夫群体的敌视下 , 出了朝堂 , 宦官群体实际上相当弱势 , 乃至动辄被士大夫们杀全家 。如黄浮做东海相 , 对宦官徐璜之兄的家属 , “无少长皆考之” , 不分男女老幼全抓起来审讯拷打;荀昱荀昙兄弟做地方官 , 辖区内与宦官有关联者 , “纤罪必诛” , 稍有犯法 , 必予诛杀;史弼做平原相 , 侯览派某太学生带诏命来征召其为孝廉 , “弼即箠杀赍书者” , 该太学生竟被史弼用竹条活活打死 。⑤
再如:王宏做弘农太守 , 辖区内与宦官有交往的官员 , “虽二千石亦考杀之 , 凡二十人”;最著名的“杀全家”案例 , 当然是张俭杀了侯览之母后 , 其“宗族宾客”逃入泰山之中 , 苑康“皆收捕无遗脱” , 一个也不放过 。⑥
汉末知识分子为何如此痛恨宦官 , 动辄大开杀戒?
知识分子们后世修史 , 虽竭力渲染宦官贪腐 , 以强化自身道德优势 。但宦官张让当年之质问:“卿言省内秽浊 , 公卿以下 , 忠清者为谁?”汉末知识分子们是回答不上来的 。宦官外戚固然污浊不堪 , 但知识分子出身的公卿大夫 , “在道义上亦未必高于他们好远” 。⑦
推荐阅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历史上被裸刑处死的三大美女 她们都国色天香
- 轶事:历史上有个皇帝养了私生子还不敢承认
- 佤族的历史在“司岗里”中是怎样体现的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青面兽杨志到底有没有历史原型 杨志的性格特点
- 秦二世胡亥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秦二世胡亥
- 明朝疆域 历史排名前三鼎盛时无人敢碰领土
- 中国历史上的疯狂裁员 唐太宗时期裁员七成
- 三国历史上诸葛亮北伐失败背后的战略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