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史官一再激怒皇帝却凭什么话被当场赦免?

【北魏史官一再激怒皇帝却凭什么话被当场赦免?】北魏太武帝当政时期 , 司徒崔浩奉旨率领众位史官编修国史 , 太子的老师、中书侍郎高允也参加了国史的编辑工作 , 因为这些史官把北魏朝廷的许多丑事都不加避讳地写在了史书上 , 还把这些文字刻在了石碑上 , 因而惹怒了那些皇族人员 , 他们认为此史官给皇族丢了面子 , 就向太武帝告发 , 要求太武帝追究崔浩等人的责任 。太武帝大怒 , 便兴起了一场文字狱 , 下令将参与编写史书的崔浩等人全部逮捕下狱 。
太子闻讯后 , 立即把高允接到自己府中保护起来 , 第二天早上 , 他亲自带着高允去见太武帝 , 以便当面向太武帝求情 。路上 , 他叮嘱高允说:“如果皇上问你话 , 你一定要按照我的口径回答!”
见到太武帝后 , 太子说:“我在东宫和老师(指高允)相处多年 , 知道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 , 他虽然也参与了国史的编辑工作 , 但他地位低 , 在其中起的作用不大 , 主事的全是崔浩 , 请您赦免他吧!”见太子替高允求情了 , 太武帝也有心想要赦免高允 , 便问他道:“国史都是崔浩写的吗?”显然 , 太武帝这是在给高允找了个台阶 , 只要高允顺着他意思说“是” , 也就万事大吉了 。可没想到 , 高允竟然说:“不是 , 《太祖纪》是邓渊写的 , 《先帝纪》和《今纪》是我和崔浩合写的 。但崔浩管的事多 , 只抓纲要 , 至于具体注疏 , 我写得比崔浩多 。”太武帝一听 , 鼻子差点儿气歪了 , 大怒道:“照这么说 , 你的罪过比崔浩还要大 , 我怎么能饶了你呢!”太子连忙替高允辩解道:“高允是被吓坏了 , 所以才胡言乱语 , 我之前问过他 , 他说全是崔浩写的!”太武帝便又问高允:“是这样的吗?”等于再次给了他一次机会 。哪知高允竟然说:“太子是为了救我的命才这样说的 , 其实他从没问过我修史的事 , 我说的全是真话 , 我并没有被吓傻 。”按理说 , 高允如此不通情理、不懂得变通 , 太子想救他也救不了了 , 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了 。但没想到 , 高允的这种诚实、大无畏的精神 , 感动了太武帝 , 他没有坚持追究高允的责任 , 当场下令赦免了他 。
太子和高允往回走时 , 太子责怪高允不知见机行事 , 以致一再激怒皇上 , 给自己找麻烦;但高允却回答:“按照历史事实撰写国史论述朝政得失 , 这并没有错 。我和崔浩一起编写史书 , 应当共享生死荣辱 , 出了事 , 我怎么能全推给他呢?您一心想救我 , 我很感激 , 但我不能为了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啊!”
趋利避害是人的一种本能 , 很多人在灾祸到来时 , 出于自保的本能 , 都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 不惜落井下石 , 以此来漂白自己 。但高允的做法却恰恰相反 , 大难当头之际 , 高允并没有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 而是宁可被杀头也不肯污蔑他人 , 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人生担当 。“不能为了活命而说违背良心的话” , 是高允精神风骨的真实写照 , 也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处世原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