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的由来 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

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 , 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 。公元1402年 , 朱棣继承了皇帝之位后 , 下诏在北京城营建紫禁城 。
紫禁城占地72万平方米 , 包括宫殿楼在内的建筑共786种 , 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群 。紫禁城取紫微星居于天地中心之意 , 表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 , “紫”是指居于中天的紫微星 , 古代是天地的象征 , 另外皇宫戒备森严 , 又是禁地 , 所以称为紫禁城 。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 , 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 , 紫禁城的房屋传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 , 只比天帝的一万间少半间 , 据现代古建筑物专家的科学统计 , 故宫大小宫、殿、堂、楼、阁等共有房屋8700多间 。
太和殿是外朝的主殿 , 俗称金銮殿 , 现在人们看到的太和殿是康熙三十四年重建的 , 殿前广场面积3万多平方米 , 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重大庆典的地方 。举行盛典时 , 文武官、仪仗队近千人在此整齐地排列等待谒见皇帝 , 由于过于宽广 , 大臣们可以说完全看不到在殿内的皇帝 , 使皇帝和眼前的金銮殿越发显得神秘莫测 。
向太和殿延伸的台阶 , 雕凿着云和龙的纹样 , 这样的台阶只能允许皇帝一人通过 。上面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金銮宝座 。宝座正上方有“盘龙藻井” 。藻井上雕刻着一条龙 , 龙嘴下面叼着一个晶亮的圆球 , 称为“轩辕镜” 。据说它是中国古代祖先“轩辕氏”制造的 , 可以分辨真假天子 , 袁世凯登基时 , 因为心虚害怕轩辕镜会掉下来砸死自己 , 于是下令将龙椅往后移了若干寸 。
永乐帝在营建紫禁城时 , 将处理各种政务公事的场所外朝和皇帝的个人生活场所内廷分开了 , 在保和殿的北侧是内廷 , 也就是皇帝的住处 。内廷的进出口乾清门前 , 放置着雌雄各一只金狮 。
【紫禁城的由来 故宫为什么俗称叫做“紫禁城”?】尽管当时的永乐帝把宫殿造得异常高大 , 戒备十分森严 , 甚至想用这些铜铸石雕猛兽慑服他的臣民 , 但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震动了全世界 , 也改变了紫禁城的命运 , 宣统皇帝溥仪成为了在紫禁城的最后一个皇帝 , 也被称为末代皇帝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 , 今天人们称之为故宫 , 意为过去的皇宫 。故宫东西宽750米 , 南北长960米 , 面积达到72万平方米 , 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 , 外围是一条宽52米、深6米的护城河 , 河水环绕;接着是周长3公里的城墙 , 墙高近10米 , 底宽8.62米 。城墙上有4个门 , 南有午门 , 西有西华门 , 城墙四角 , 还耸立着4座角楼 , 角楼有3层屋檐、72个屋脊 , 玲珑剔透 , 造型别致 , 缜密布局举世无双 , 堪称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
偌大的故宫处处体现中国文化 。故宫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 南为工作区 , 即外朝;北为生活区 , 即内廷 。外朝内廷的所有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 , 东西对称 , 秩序井然 。不可不看的外朝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殿均建筑在8米高的巨大平台上 , 总面积85000平方米 。其中的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 。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皇帝出席重大典礼前休息和接受朝拜的地方 , 最北面的保和殿则是皇帝赐宴和殿试状元的场所 。内廷包括乾清、交泰、坤宁三宫以及东西两侧的东六宫和西六宫 , 这就是皇帝及其嫔妃居住的地方 , 一般称为“三宫六院” 。在居住区以北还有一个小巧别致的御花园 , 是皇室人员游玩之所 。明朝和清初的皇帝均住在乾清宫 , 皇后住坤宁宫 , 交泰殿则是皇后活动的场所 。清朝后期 , 皇帝和皇后都搬至西六宫等地去了 。最著名的是养心殿 , 从雍正皇帝起 , 这里就成为皇帝理政和寝居之所 , 慈禧太后也在此垂帘听政 , 时间长达40余年 。
更有趣的是 , 故宫的一草一木都有某种象征意义 , 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文化精粹 。“紫禁城”这个名字就与中国古代哲学和天文学有关 。中国人认为“天人感应”或“天人合一” , 因此故宫的结构是模仿传说中的“天宫”构造的 。古代天文学把恒星分为三垣 , 周围环绕着二十八宿 , 其中紫垣(北极星)正处中天 , 是所有星宿的中心 。紫禁城之紫 , 就是“紫垣正中”之紫 , 意为皇宫也是人间的“正中” 。“紫”则指皇室所居 , 尊严无比 , 严禁侵扰 。细心的游客会发现故宫里的地名 , 都有“仁”、“和”、“中”、“安”等字 , 如**、太和殿等 , 这些字所代表的意义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 , 即“中正” , “仁和” , 突出传统的儒家理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