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股民蒋介石 炒股为何成其一生的心灵伤疤

中国股票市场形成较晚,但蒋介石却是最早一批入市者之一 。
大概在1916年,深谙西方经营之道的孙中山先生为了筹措革命经费,派朱执信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北洋政府”农商部 。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经营证券、花纱、金银、杂粮、皮毛等,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 。
为“革命”入市
对于孙中山的要求,“北洋政府”心有余悸,致使孙中山的呈文没有被批准 。这件事情就此搁置下来,孙中山也没有再继续争取 。
这时,在政治上尚不得要领、经济上也非常拮据的蒋介石,对商道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他决定利用孙中山呈文的思路,着手办理交易所 。为此,他与日本某政党介绍的企业代表协商,初步形成了关于开办交易所的具体办法 。
首先,蒋介石等人在上海组织了一个名叫“协进社”的秘密社团,由之出面具体进行组织谋划工作;其次是聘请江浙财阀虞洽卿、赵家艺、盛丕华、洪承祁等人为该组织社员,以扩大力量;最后又由虞洽卿等再和当时上海工商界中知名人士温宗尧、闻兰亭、李云书、张澹如、沈润挹、吴耀庭、顾文耀等共任发起人,草具文书,提出申请,并递交给北京的农商部,申请创设“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
正在蒋介石、虞洽卿等人积极筹备之时,此事被南通商界巨擘张謇所探悉 。他马上通电反对,使得这些筹办者感到颇为惊诧 。因为张謇也要搞交易所,双方闹得不可开交 。此时精明的日商已于1919年在上海日领事馆注册,在上海租界三马路开办了“取引所”(即交易所) 。
蒋介石、虞洽卿便以抵制取引所为借口,电请农商部迅速批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 。在上海,蒋介石等人也秘密展开活动,试图先发制人 。在他们的游说下,沪海道尹某只好打了一个密电给北京:关于虞洽卿申请创办交易所一案如再不批准,他们将在租界内先行交易,如地方官厅予以封闭,反会使日商取得专利 。
这时的北京政权为直系军阀所控制,曹锟、吴佩孚不愿日本人以任何方式介入中国事务 。于是,以股票为龙头的第一家综合交易所被批准 。
开张即套牢
蒋介石、陈果夫、戴季陶等人成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创办人,也是经纪人,牌号是“茂新号” 。茂新号只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机构之一,由于财力有限,他们不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股东,而是该交易所经纪机构恒泰号的股东 。
茂新号的营业范围,表面上是代客买卖各种证券及棉纱,资本总额银币35000元,每股1000元,分为35股 。股东共有17人,但由于各种原因,合同中多不用真名 。
股东中的“蒋伟记”就是蒋介石的代号 。在合同上各股东都在自己的名下盖章,只有蒋介石没有盖章,仅在“蒋伟记”名下签了“中正”的名字 。蒋介石在其中占了4股 。他的4000元股本,是由张静江替他代交的 。
投机舞台搭好了,蒋介石等人自然干起了在交易所的市场上“抢帽子”的投机游戏,纠伙联群、操纵市场 。
1920年2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宣告成立,共计股东572户,10万股 。蒋介石和陈果夫等以友爱公司的名义购买了400股 。
他在6月3日的日记中记录了此事:“拟与果夫订定友爱公司资本共银五千圆,先由中正全部垫付 。先购上海物品证券交易所四百股为基本 。定为十股 。丰镐房七股,果夫、夫、干夫各约一股,推定果夫为义务经理 。”
7月1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开幕 。在当时,交易所的买卖是由经纪人经手代办的 。经纪人在交易所中缴足相当的保证金,在市场代理客商买卖货物,以取得相应的佣金 。
当天的《申报》刊登了这样一则广告:“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五四号经纪人陈果夫,鄙人代客买卖证券、棉花、如承委托,竭诚欢迎 。事务所四川北路1号3楼80室 。电话:交易所54号 。”
关于此事,陈果夫回忆说:“蒋(介石)先生就要我和朱守梅(孔扬)兄,及周枕琴(骏彦)先生、赵林士先生等商量,组织第五十四号经纪人号,名茂新,做棉花、证券两种生意,推我做总经理,守梅兄做协理 。”
蒋介石的日记里记录了这几天奔波忙碌的身影和忐忑不安的心情:
7月5日:“今日为组织茂新公司及买卖股票事,颇费经营踌躇也,晚间不能安眠 。”
7月6日:“晚在寓商量茂新公司组织法 。”
7月7日:“到茂新及冶诚处 。”
孰料茂新号开业不利,蒋介石首战告亏 。6月25日,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股票上市预演,每股收盘价29.9元 。7月4日,收盘价达到42元 。就是在这个价位,朱守梅替蒋介石买进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