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残暴的酒鬼皇帝孙皓提早让三国历史结束?( 二 )


如此荒唐不羁的事竟然没有人敢劝阻,因为所有的大臣们都怕丢脑袋,领导愿意玩就让他玩去吧,大家默不作声 。这支队伍是冬天出发的,走了一阵就遇到下大雪,道路难行,兵士被甲持仗,上百个人才能勉强拉动一辆车,天气冷得要死,兵士们说:“如果遇到敌人我们就倒戈 。”这话传到孙皓耳朵里,他还算没有完全糊涂,下令撤回 。
有人分析,孙皓之所以如此另类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 。他的父亲孙和早年被孙权立为太子,但不久又被废,孙权死后,孙和又牵涉进政治斗争,后来被逼自杀,孙皓的母亲也在那时自杀,当时孙皓只有四岁 。失去父母的孙皓过着胆颤心惊的日子,这些都影响到他情感的成长和性格的发展,后来一朝当上皇帝,手里掌握了大权,长期的压抑得到突然释放,就会变得自私、自大和残酷无情 。
孙皓初登皇位时也想励精图志,干一番事业,但他很快发现自己不是那块料,他既没有领导才干,又没有实践经验,在朝野上下也没有足够的威望,为了树立威望,他采取了极端的方法,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动不动就大开杀戒,这其实是严重无能和不自信的表现 。
公元280年,晋朝大将王浚率舟船抵达石头城,孙吴方面基本上没有反抗便投降了,孙皓让人绑了自己的双手,又抬上一口棺材到晋军营门前投降 。
后来孙皓被送到洛阳,他的命运从此跟另一个难兄难弟刘禅差不多,过着寄人蓠下的生活 。据《世说新语》记载,有一次晋武帝在宴会上问孙皓熟悉不熟悉江南一带的流行小曲《尔汝歌》,孙皓立即举起酒杯献上了自己即席作的一首“尔汝歌”:“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完全是一副谄媚之态 。就像曹爽一样,历史也给了孙皓一个机会,但他也不是那块料,没有创造出奇迹来 。
在幸获得机遇青睐的人都想干一番事业,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就感才是层次最高的精神需求 。但是,想干成事业是一回事,能不能干成事业却是另一回事,除了天赋和机遇,最关键的还要看有没有那样的能力 。浪费机遇对个人而言是不幸,对集团而言就是更为可怕的悲剧 。从这个意义上讲,选好领头人比什么都重要,领头人选错了,一个人可以祸害一个组织 。而胸无大志的人当不了领头人,只有大志却没有能力的人就更不合适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