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祥轶事 因名字吉利被选中为慈禧站道迎驾

冯玉祥是典型的农民儿子 。
他的原籍在安徽巢县 。父亲是乡下的泥瓦匠,后来投身行伍,全家迁到保定府郊外定居 。冯玉祥的原名叫冯御香——“朝罢衣冠沾御香”,也许,他们家从巢县迁到保定,也是为了离天子脚下近一点,好方便“沾御香”吧 。然而,他们实际上过着农夫的生活,春耕秋收,拔草拾柴,每逢青黄不接之际,就要把家用杂物送去典当 。
冯玉祥的性格非常敏感,这一切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愤世嫉俗的种子 。他恨当铺;也恨杂粮店,因为他们家日常吃的米面要靠杂粮店赊账;他恨鸦片烟,因为他的父母饱受其害;他恨贪官污吏;他恨土豪劣绅 。总之,乡下贫困的生活,使他满脑子都是怨恨 。他的童年只念过一年零三个月的书,从十二岁开始,就到新兵二十镇的军营里练枪打靶,他是一名真正的大兵 。
“御香”这个名字确实给他带来不少好运,据说当年慈禧太后从西北回鸾,二十镇要挑选身材健硕、名字吉利的兵丁去站道迎驾,他沾了御香二字的便宜,雀屏中选,真的一沾御香了!冯玉祥第一次和西北发生关系,是在1914年,他作为北洋警卫军第一旅旅长率领部队到陕西一带追剿白朗匪帮,足迹踏遍了陕州、潼关、西安、灵宝、渭南一带 。“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大西北的景色,深深地烙在他的脑海之中 。
直皖战争以后,直军第二十师在阎相文师长率领下,开入陕西,驱逐皖系督军 。冯玉祥的队伍取道潼关,第二次进入西北 。事先冯玉祥请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给胡景翼写信,请他夹攻皖系督军,胡景翼慨然允诺 。胡是渭北刀客中一名头面人物,黑道中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
北洋政府任命阎相文为陕西督军 。不料上任不到两个月,突然吞服生鸦自杀,成为民国以来最短命的督军 。他的自杀,并无特别理由,只说担心自己不能统一陕西 。对一个刚刚以胜利者身份走马上任的将军来说,这个理由近乎荒谬 。
阎督军死后,冯玉祥由旅长一跃而为陕西督军,成为民国以来升迁最快的军人 。外间哄传阎相文的死与冯玉祥有关,后来,更有人写书,直指是冯玉祥在酒宴之上,以毒酒毒死阎相文,收编了他的队伍 。但说归说,还是查无实据,遂成轰动一时的疑案 。
冯玉祥拒绝搬进阎留下的督军署,他在西安城西北角另建一座新的督军署 。这块地方在明代称作皇城,在清代称作满城 。辛亥武昌首义后,陕西响应,关中豪杰攻入满城,把里面的满人杀得鸡犬不留,尸积如山,房子也烧成一片焦土 。冯玉祥就在这个地方,作为驻兵之地,修建他的督军署 。
这位农民的儿子终于有了自己的衙门,可以坐在高堂之上发号施令了 。
冯玉祥上任后,立即疏远了曾为他出过力的胡景翼,他派人对孙岳说:“胡部完全是土匪,扰乱地方,绝不能容的 。”
孙岳对冯翻脸之速,感到十分惊讶:“焕章(冯玉祥字)太不够朋友 。胡笠僧(胡景翼字)刚帮了他一个忙,他就要反过来收拾他 。”胡景翼也深感失望地说:“吴佩孚、冯玉祥要把我挤出陕西,要收编我的队伍 。”
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认为是向中原发展的机会,于是积极向吴佩孚请缨 。不料吴佩孚对他素无好感,不肯让他上前线 。冯玉祥勃然大怒,擅自将队伍拉出潼关 。当时吴佩孚在前方忙得不亦乐乎,无暇后顾,只好委任冯玉祥为后方总司令,负责监视河南 。
出发前,冯玉祥把陕西的军政大权,全部交给了儿女亲家刘镇华,他把官兵们召集起来说:“这次出征,不是为了个人的私利,而是为了讨伐媚日卖国的奉系军阀 。”他抬起脚,把布鞋踢出老远,大声说:“我看督军的位置,如同这只破鞋,我们这次参加战事,完全是为尽我军人保国爱民的神圣天职!”
壮哉斯言!然而,如果在民主国家,一个总统候选人说他视总统职位如破鞋,选民们还会投他的票吗?人们怎么指望一个把自己职位看作破鞋的人,能在这个职位上为国、为民效劳?好在中国的官员都不是老百姓选的,不烦操心 。冯玉祥把陕西督军看作一只破鞋,是因为他一心想得到河南督军这个位置 。冯玉祥绝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人 。
河南督军和奉系暗通款曲,宣布武装中立,凡是参战客军逗留豫境,一律解除武装 。但冯玉祥的武装,又岂是凡夫俗子所能解除的?双方激战一天,豫军大败 。冯玉祥乘机扫荡河南全境 。几天以后,政府下令由冯玉祥出任河南督军 。
河南是吴佩孚的老地盘,他的大本营就设在洛阳,河南督军在吴玉帅面前,从来就像小媳妇一样 。而冯玉祥又是个一贯自行其是,不听号令的人 。翩翩儒将和草莽英雄之间,必然水火不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