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退休,拼多多未老先衰?

|黄峥退休,拼多多未老先衰?
文章图片
图1/4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欢子
来源/奇偶派(ID:jioupai)
拼多多砍价 , 但始终差0.9% , 游戏套路王拼多多的真面目被拆穿了?据媒体报道 , 上海律师刘宇航与拼多多时长近一年的官司 , 终于迎来了一个正面的回应 。
拼多多称 , 消费者反映的“始终差0.09%” , 实际情况是“已砍99.1% , 还差0.9%“ , 因为部分免费砍的商品金额较大 , 拉少量用户砍掉的金额不足以让百分比变化 , 会让消费者以为砍价没有变化 。
拼多多近日释出的文件具体显示 , 囿于页面显示 , 他们把一个至少小数点后有6位数的百分比 , 省略为0.9% , 其实应该是0.999642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最近表示 , 上海市在2021年11月推出的《上海市网络交易平台网络营销活动算法应用指引(试行)》中提到:“平台经营者应用算法向消费者进行有奖销售时 , 不得通过利用算法操纵中奖概率、中奖结果、中奖人员等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 ”
盘和林称 , 电商平台的“砍一刀”存在很强的误导性 , 且在中奖机制上不透明 , 存在误导甚至欺骗用户的问题 。
而即使真的有人中奖 , 由于中奖机制上的不公平 , 拉相同人“砍一刀”获得不同的收益 , 也会产生“算法歧视”问题 。
其实不管是“算法歧视” , 还是拼多多的裂变游戏营销 , 近年来 , 拼多多的用户增速放缓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
而此次拼多多对律师关于0.9%的回应 , 正式向外明确透露出拼多多“游戏套路王”的本质 。 在互联网整体趋势显露疲态的时候 , 不论拼多多如何花样翻新的套路 , 似乎都无法向外界掩饰其“套路王”的本面目 。
如今 , 游戏玩法并不能完全帮助拼多多正向增长 , 随着黄峥退休后 , 拼多多怎么呈现出如此未老先衰的疲态了?
从99%到100%的距离是多远?
拼多多砍价活动始终差0.09% , 其实是利用人性的弱点构成欺诈 。 去年三月底 , 上海律师刘宇航向法院递交了拼多多运营方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起诉材料 , 状告拼多多涉嫌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
与拼多多耗时近一年的诉讼历程 , 刘宇航经历了四次举证、被投诉、写说明、被约谈、严重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以及人身安全的全过程 。
最终 , 他得到了拼多多在庭审上这样的解释 , “页面显示百分比位数有限 , 把0.9996427%直接省略显示为0.9% 。 所以刘律师砍价后 , 并非没变化 , 而改变的是小数点后六位 。 ”
案件的进展 , 推动了“拼多多砍价 , 但始终差0.9%”的话题登上热搜 。 有人调侃 ,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 是拼多多砍价从99%到100%的距离 。
话题上热搜 , 一时激起网友对于拼多多铺天盖地的吐槽 。 其实不管是在一线城市 , 还是更偏远的下沉市场 , 大部分人几乎都收到过亲戚朋友发过来的拼多多“砍一刀 ”链接 。
一刀砍掉99.1% , 对于不了解拼多多的套路的人来说 , 这个比例确实让人感到开心 。 但稍加深入参与进去 , 才会知道 , 99.1%背后的0.9%才是被拼多多隐藏的“套路” 。
想要成功赢得拼多多“助力”、“砍一刀”游戏的人 , 几乎都吃过“无限循环”的苦 , 刘宇航也不例外 。 去年三月 , 刘宇航参加了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活动 , 过程中领取了一张“超级免单卡” , 但邀请多名好友砍价后 , 始终差“0.9%” 。
|黄峥退休,拼多多未老先衰?
文章图片
图2/4

在一次次邀人砍一刀 , 但仍然无法成功之后 , 刘宇航怀疑拼多多平台只是为了增加APP活跃数和收入 , 采用虚假数据隐瞒规则 , 并且利用人性的弱点 , 让消费者完成拼多多设置的各种任务和购买付费服务 。
去年五月 , 刘宇航终于收到了拼多多提供的证据 , 本以为会是一场激烈地头脑风暴 , 没想到只有薄薄的四页纸 , 这让他有些大失所望 。 但到了第三次证据交换 , 与拼多多之间已经变成了一场拉锯战 。 他在社交平台上发帖 , “如果站在这里的是一个普通民众 , 耗得起吗?”
维权成本高企 , 是大多数人面对拼多多这样的大平台不公平规则时选择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 。 评论区 , 有人给刘宇航留言 , “普通人真的很难打赢 , 只能给你说加油 。 ”
在最近的法庭上 , 拼多多给出解释让刘宇航和消费者感到吃惊 。 当在法庭上听到拼多多对于0.9%的解释 , 仅仅是因为显示屏有限 。
除了关于0.9%的解释 , 对于拼多多虚假信息这一点 。 刘宇航表示 , 开庭内容其实和之前的几次证据交换没有大的出入 。 “对方不围绕证据讲 , 依然说那一堆车轱辘话 。 ”按照对方的说法 , “他们的目的就是想说我参加过很多次砍价免费拿 , 对这个活动很了解 , 所以不会被欺骗 。 ”
刘宇航觉得他们的观点很可笑 , “这个观点的逻辑是 , 只有砍价免费拿每一次活动都用假消息骗人 , 才存在上当多了就不会受骗的可能 , 但是我不被骗是我的事 , 你的逻辑就是自认你们作假了吗 。 ”
这起案件 , 拼多多如今给出了一个并不能让人接受的解释 。 其实在与消费者用户的纠纷上 , 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活动供货的商家也对拼多多有诸多不满 。
一位砍价免费拿活动的供货商家表示 , “用户很难砍到 , 我们给砍成功的用户供货 , 也很难在拼多多拿到货款 , 拼多多也不给我结算货款 。 ”
“套路神话”终结?
【|黄峥退休,拼多多未老先衰?】其实 , 拼多多的“套路”由来已久 , 打开拼多多的软件 , 可以说其中的各个游戏和助力红包中都布满了套路 。
砍价、提现、助力红包 , 拼多多这些游戏流行至今 , 参与游戏的用户甚至被冠上了“网络乞丐”“套路王”这样的负面帽子 , 但依然有不少人前仆后继地陷入拼多多这些“耗时耗神”的游戏 。
为了了解拼多多的套路究竟如何 , 去年 , 我们对拼多多上面的红包游戏进入了深入地了解 。
有人确实通过拼多多邀请好友点击链接助力的方式领取到了500、800元不等的红包 , 但大部分用户表示 , 在这个过程中 , 新用户的作用很大 , 老用户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
一位参与过拼多多红包游戏的用户参与了800元的红包游戏后提到 , 在拉了8、9个人之后 , 好不容易到了799.99元 , 但最后还是差一分钱 。 当继续往下拉人的时候 , 就出来元宝 。 “50个就可以等于0.01 , 然后49个元宝之后又出现了钻石 , 要50个钻石才能等于最后一个元宝 。 ”
第三轮8、9个人之后 , 后面便以各种形式无限细分 , “后面全是0.3、0.5 , 点过的人不能再点 , 最后还差0.000012 , 然后不吞刀了 , 直接给你小数尽头 。 ”最后 , 他卸载了拼多多 。
|黄峥退休,拼多多未老先衰?
文章图片
图3/4
拼多多里无限循环的一分钱/奇偶派
拼多多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套路游戏 , 这与其社交电商的本质不无关系 。 通过裂变式增长的游戏 , 拼多多创造了互联网现象级增长的神话 。
2018年6月底 , 拼多多上市 , 那时的拼多多使用人数还是3亿人 , 到了2019年9月底 , 拼多多已经有5亿人在使用 , 15个月 , 拼多多新增2亿新客 。
但近几年来 , 拼多多一直保持的高增速也正在放缓 。 根据2021年Q3财报 , 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 , 拼多多年度活跃用户为8.673亿 , 同比增长18.6% , 增速创拼多多历史新低 。
新增用户方面也在持续下降 , 2021年第一到第三季度 , 拼多多单季新增用户分别为3580万、2160万和1740万 。
拼多多的用户增长陷入瓶颈同样反映在拉新提现的活动难度上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 不少用户反映 , 耗时耗神拉上几十上百人 , 但仍然止步于最后的0.01 。
刘宇航律师和拼多多死磕 , 某种程度上截断了拼多多的“流量根基”来源 。
淘宝和京东两家电商巨头 , 早已经在电商领域完成了差异化竞争 。 在拼多多创立之初 , 创始人黄峥就将目光锁定在了电商平台都不愿触及的低端市场上 。
最开始推出的生鲜电商“拼好货” , 就是一种通过微信朋友圈裂变的模式 。 到后来 , 黄峥从寻梦游戏内抽出20多人出来 , 孵化电商平台“拼多多” 。
拼多多的游戏属性明显并不是空穴来风 , 是拼多多与生俱来的基因 。 从寻梦游戏脱胎 , 拼多多一直沿用运营游戏的思路 , 用不断裂变迭代更新的方式 , 刺激用户增长 。
凭借着“砍一刀”、“多多果园”、“百亿补贴”等活动 , 拼多多借助下沉市场成功逆袭 。 黄峥身价迅速攀升 , 一度超过马云和马化腾 , 成为中国第二大富豪 。
在拼多多的巅峰时期 , 黄峥辞任公司CEO , 随后他卸任了董事 。 黄峥辞任退休后 , 拼多多的增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放缓 。
这除了和整体互联网疲态有关 , 但同时也和拼多多长期以来利用裂变游戏的过度营销有关 。
“水能载舟 , 亦能覆舟” , 拼多多的游戏玩法 , 随着更多外界质疑声 , 拼多多似乎正在迎来越来越多的反噬 。
拼多多的疲态
人们乐此不疲为拼多多的低价买单 , 但其为人诟病的套路游戏并不是无迹可寻 。
2015年9月 , 拼多多上线 。 拼多多的诞生带着消费降级的味道 , 这和黄峥骨子里自带的“实惠”和“性价比”几乎步调一致 。
黄峥曾向媒体谈起过自己“谈不上贫穷 , 也肯定谈不上富裕 , 还是比较拮据的”小时候 。 但早在谷歌上市 , 黄峥基本就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 , 但一家人依然保持了“实惠”为导向的消费观 。
黄峥身上的故事 , 从一开始 , 就和“冷静务实”不无关系 。
小学奥数获奖后 , 没怎么复习的黄峥考上了杭州外国语学校 。 在当时 , 黄峥并不想去 , 原因很简单 , 只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名字“读起来像是一座完全学外语的” , 他更想去数理化更强的学校 。
后来在拼多多成立之前 , 黄峥在谷歌工作三年的经历 , 让他学到了如何组织一个公司、如何打造企业的社会价值、如何培养企业的内部文化 。
但与谷歌追求信息共享的文化氛围不同 , 大洋彼岸的拼多多几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 封闭、压抑、员工间信息权限闭塞 , 这些颇有些独裁味道的词汇 , 经常从关乎拼多多的媒体报道中呈现出来 。
|黄峥退休,拼多多未老先衰?
文章图片
图4/4

黄峥崇拜新加坡国父李光耀 , 后者 “温和独裁”的新加坡模式 , 也许可以解答为什么谷歌出生的黄峥 , 却管理出一家狼味十足的企业 。
在黄峥的带领下 , 仅用六年时间 , 拼多多带着不容忽视的用户体量 , 从巨头夹缝中走进了大众视线 。 2020年“618”之后 , 拼多多成为了年活跃用户数最高的电商平台 , 股价疯长、市值膨胀 , 黄峥身价超越马云 , 拿下中国第二大富豪的位置 。
成功的档口 , 40岁的黄峥宣布隐退 , 接受媒体采访时 , 他提到“要去摸一摸10年后路上的石头” , 向外界营造出功成身退的形象 。
曾一手缔造起小霸王、步步高的段永平是黄峥的人生导师 , 两人在美国成为了朋友 。 2001年 , 同样在40岁的段永平选择退隐江湖 。
黄峥虽然离开 , 但他身上留下的冷静专断的实用主义原则 , 在拼多多内部得到了沿袭 。 这些都在并不宽松的员工工位;无时无刻不紧张的厕所;周年庆上不发大厂庆典文化衫 , 反而发出300元的红包的细节中展示出来 。
但离开黄峥的拼多多 , 却接连爆发出危机 , 崇尚高压、刻苦文化的拼多多迎来反噬 。 物极必反在拼多多身上上演 。
2020年12月29日凌晨 , “多多买菜”的一位刚毕业不久年轻员工 , 猝死在为业务奔波的乌鲁木齐街头 。 随后 , 拼多多内部近乎苛刻碾压员工的公司制度接连被曝出 。
3月16日 , iYOUNG财经报道了拼多多上书籍盗版率高达88%的盗版乱象 , 引发关注后 , 拼多多只是淡淡地回应 , “盗版书不是假货” 。
黄峥退休 , 拼多多问题频发 , 互联网流量枯竭的今天 , 拼多多真的就此进入老年阶段了吗?
写在最后
拼多多向来是一家备受关注的企业 , 如今发展出关于0.9%的闹剧 , 除了证明其“砍一刀”行为的误导性 , 也证明了拼多多利用裂变套路游戏完成用户增长的本质 。
“砍一刀”、“差最后一分钱的领钱游戏”中 , 拼多多隐藏的“提现秘籍” , 如今看来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 , 根据刘律师的案子 , 其中无非就是“0.9%不等于0.9%”的数字游戏 。
对活动规则失语 , 一刀下去砍掉90%多的幅度比例 , 很难不让新手感到欣喜 , 继而加入这场无休止的耗时游戏之中 。
深度下沉的拼多多 , 对其平台上各种活动规则明知而失语 , 其实是将用户价值榨干嚼净后 , 置于极易受骗的境地 。
互联网流量增速放缓的大势下 , 即便是再洞悉人性的游戏规则 , 在用户花费很长时间依然无法领到相应的奖励时 , 很难不对拼多多心生怨念 。
拼多多制定的规则完美的财富密码 , 再也无法带来新的流量增长 。 加之黄峥的离任 , 如今的拼多多疲态尽显 , 颇有一些未老先衰的趋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