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文章图片
图1/5
欢迎关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订阅号:techsina
文/裴培
来源/互联网怪盗团(ID:TMTphantom)
美股的财报季刚刚开始 。 按照惯例 , 财务业绩比较好的公司会率先发布财报 。 因此 , 已经有四家举足轻重的美国科技巨头——微软、奈飞、苹果、特斯拉 , 发布了上个季度(各家的财年时间不同 , 不一定都叫第四季度)的财报 。 对于特斯拉 , 我基本不懂 , 就不献丑了;对于另外三家公司 , 我还是多少懂一点的 。
总体看来 , 这三家科技巨头的业绩都非常好 , 都汇报了两位数的收入和利润增长 。 其中 , 增长势头最好的是微软 ,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20% 。 但是业绩超预期幅度最大的是苹果 , 尤其是净利润 , 超过一致预期大约十个百分点;新款iPhone在大中华区的强劲销售 , 是超预期的重要来源 。
微软的净利润率一如既往地高 , 接近40% , 这是由软件公司的业务属性决定的 。 苹果的净利润率大幅扩张 , 已经接近30% , 这主要是服务收入(云服务、应用商店等)比例上升导致的 。 事实上 , 在智能手机行业 , 苹果一家的净利润比所有安卓手机厂商加起来还要高 。
【|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相比之下 , 奈飞的净利润率似乎比较寒碜 , 但主要是因为季节性因素——第四季度是奈飞成本摊销比较多的季节 , 在其他季度 , 它的净利润率一般都能超过20% 。 这充分说明 , 视频平台不是一门坏生意 , 只是中国的爱奇艺、B站没有经营好这门生意 。

文章图片
图2/5
受到欧美经济复苏、产品周期和技术进步等多重积极因素的推动 , 美国科技巨头的业绩增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 华尔街分析师对谷歌和Meta (Facebook)的财报预期非常乐观;对亚马逊的预期不太乐观 , 但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导致的 。 我个人对美国互联网行业不太熟悉 , 研究得远远没有对中国互联网行业那么深;但是我个人认为 , 苹果、亚马逊、微软和谷歌的市场统治地位是可以持续的 , 新产品和新技术的上升周期尚未结束 。 我对Meta和奈飞没那么乐观 , 但它们仍然是很好的公司 。
对比一下互联网中概股的财报 , 我们就会发现: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 , 无论在市值层面、营收层面还是利润层面 。 受到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 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收入增长已经大幅放缓 , 净利润则已经进入下降轨道 。 由于中概股普遍尚未披露四季报 , 我们暂且以2021年三季度的财务数据为基准:
腾讯、阿里、美团、百度、京东的扣非净利润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 其中 , 美团还“转盈为亏”了 。
这些公司纷纷表示 , 未来一段时间将不以利润为核心 。 京东宣称要“减持微利经营” , 美团宣称要“对新兴业务持续投入” , 腾讯、阿里、百度均宣称要在不赚钱的硬科技领域加大投资 。
它们的营业收入增速也普遍放缓 。 唯一的例外是阿里 , 那是因为它收购并表了大润发;排除这个因素 , 阿里的收入增速也放缓了 。
它们的外延扩张(包括国内并购和海外并购)已经基本告一段落 。 腾讯近期抛售部分战略投资对象就是一个象征 。 其他巨头即便不抛售 , 大概也不会扩大投资规模 。
当然 , 部分投资者可能会声称 , 互联网行业还有一个“仍在逆势高速增长”的独苗 , 那就是字节跳动 。 很可惜 , 字节跳动尚未上市(短期内也不太可能上市) , 我们无法获得准确的财务数据 。 字节跳动官方也从未声称自己“仍在逆势高速增长” , 它显然并不赞成部分投资人的脑补 。

文章图片
图3/5
对比美国和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财报 , 我们会发现如下一些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实:
苹果或微软的净利润 , 可能超过了整个互联网中概股板块之和 。 2021年4季度苹果的净利润为346.3亿美元 , 微软为187.65亿美元 。 我估计 , 腾讯、阿里的净利润之和撑死了也就是100亿美元 , 再加上百度、京东、网易 , 中概股“盈利五巨头”的总利润不会超过130亿美元 。 美团、拼多多、快手都是亏损的 。 因此 , 苹果或微软当中任何一家的净利润 , 将超过海外上市的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之和 。
微软的季度净利润可能超过阿里的年度净利润 , 而苹果的季度净利润可能超过腾讯和阿里的年度净利润之和 。 在此我们采取比较宽松的条件:微软和苹果的净利润不按扣非计算(口径较窄) , 腾讯和阿里的净利润按扣非计算(口径较宽) 。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 , 微软上个季度的净利润 , 可能也会超过阿里同期净利润的4倍;苹果上个季度的净利润 , 则可能超过腾讯和阿里同期净利润之和的4倍 。
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速将远超中国同行 。 利润自不必说 , 因为许多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主动表示“不追求利润”了;在收入方面 , 美国互联网巨头普遍能维持10-20%乃至更高的同比增速 , 而大部分中国互联网巨头已经做不到了(仅有美团、拼多多等比较新兴的公司除外) 。
美国互联网巨头将有充分空间进行跨行业的并购扩张 。 最近发生的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就是一个证明 。 有人感叹 , 本来腾讯是可以竞购一下动视暴雪的——其实 , 稍有常识的人就会明白 , 这种可能性并不存在 。 中国互联网巨头可能将退出对绝大多数优质海外资产的竞购 。 与此同时 , 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等美国巨头的现金普遍非常充裕 , 有充分空间收购这些优质资产 。

文章图片
图4/5
2020年底 , 全球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当中 , 有五家是美国互联网巨头(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Facebook) , 两家是中国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 。 当时 , 腾讯的市值已经非常接近Facebook , 与苹果和微软的差距也只有两到三倍;阿里的市值也超过了谷歌的一半、亚马逊的三分之一 。 彼时彼刻 , 全世界的投资者都会认为 , 腾讯、阿里以及尚未上市的字节跳动 , 是与美国互联网巨头一个重量级、可以相提并论的公司 。 而且 , 由于这些中国巨头的增速更快、效率更高、扩张方向更多 , 如果它们在一段时间内超越自己的美国同行 , 也是可以理解的 。
仅仅十三个月过去之后 , 上述场景已经恍若隔世 。 美国互联网巨头的股价普遍创下了新高(亚马逊除外) , 它们的中国同行则往往出现了大幅下跌 。 此时此刻 , 腾讯的市值仅相当于苹果的22%、微软的25%、Meta的68%;阿里的市值仅相当于亚马逊的21%、谷歌的18% 。 大中华区市值最大的公司变成了台积电 , 它的市值相当于腾讯的1.1倍、阿里的近2倍 。
过去多年 , 海外投资者经常使用一个复合词: Chinternet, 也就是"China + Internet" 。 2021年 , 这个词汇显然过时了 。 海外投资者还曾经认为 ,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互联网行业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 , 那就是美国和中国;也只有这两个国家诞生了足以让全世界震惊的互联网巨头 。 现在看来 , 应该改一个说法——美国的互联网行业、互联网巨头远远凌驾于其他所有国家之上 , 而且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

文章图片
图5/5
我们可以做一个最简单的算术题:假设未来三年内 , 美国互联网巨头均能维持20%左右的净利润增速 , 而中国互联网巨头只能维持10%以内的净利润增速;这样 , 到了2025年 , 中美两国互联网巨头的利润差距 , 会在现有基础之上再拉大0.3倍 。 由于美国互联网巨头的利润增速更高 , 所以它们会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 。 因此 ,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 , 在这种情况下 , 中美互联网巨头的市值差距 , 会再扩大0.5倍乃至1倍 。 届时 , 我们就可以认为 , 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公司 , 甚至不是一种生物了 。
这种事情会发生吗?希望不会 。 但是 , 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 , 投资者必须做最坏的打算 。 此时此刻 , 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分配资金的长期投资者 , 最理性的选择似乎是进一步高配美国科技股、低配中概股 , 直到某种结构性的反转信号到来——问题在于 , 谁知道它何时到来呢?
推荐阅读
- 信息|中国联通推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中国移动客服:暂无此服务
- 用户|运营商推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 助二手手机号码“断前缘”
- 用户|运营商推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助二手手机号码“断前缘”
- 通信运营商|运营商推互联网注册清理服务 助二手手机号“断前缘”
- 星座|SpaceX 再发射 49 颗星链互联网卫星,总数已达 2091 颗
- NewsFeed|互联网为何让我们越来越不开心?如何让上网更像“回家”?
- 新浪科技|微软CEO:收购动视暴雪“赋能”微软打造下一个互联网
- 市场资讯|互联网红包,“卷”不动了?
- IT|高通、诺基亚等向车厂索要汽车互联网连接零部件专利费
- 快科技2018|互联网企业春节狂撒红包 总额已超84亿元!你抢到了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