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时期的法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既不茹毛饮血,还创造了文化



原始时期的法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既不茹毛饮血,还创造了文化


文章图片



原始时期的法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既不茹毛饮血,还创造了文化


文章图片



原始时期的法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既不茹毛饮血,还创造了文化


文章图片


法国地处欧洲大陆西部 , 北、西、南三面临海 , 分别为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 。 陆上与卢森堡、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瑞士等国接壤 。 面积51万多平方公里 。 境内气候适宣 , 士壤肥沃 , 资源丰富 。 从远古时代起 , 人类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繁衍 , 留下众多的考古遗迹和文物 。 透过这些文化遗存 , 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原始居民在法兰西土地上的活动及其发展过程 。

【原始时期的法国人是怎样生活的?既不茹毛饮血,还创造了文化】从大量的考古发掘中可以证明 , 今天的法兰西是人类在欧洲最早驻足生活过的地区之大约100万年以前的遗址在法国的中央高原 , 就有瑟纳泽(160万年)希拉斯(160万年)、拉罗舍·拉姆贝特以及森泽勒(100万年)等四处 , 都残存有人工打制的石器 。 在瑟纳泽和希拉斯遗址内还发现一些砾石工具 。
在拉罗舍·拉姆贝特遗址 , 与破碎的动物骨骸一起被发现的还有燧石和石英石片 。 这些石片不是由当地材料制成 , 显然是人从其它地方带来的 。 森泽勒遗址内发现的动物骨头上有人工造成的划痕和裂缝 。 这无疑是人类在法国大地上最早留下的遗存 。

早于50万年以前的遗址 , 除上述四处外 , 还有瓦隆纳、厄斯泰弗·热松和拉·罗米厄等三处 , 发现有石器或人工用火的遗迹 , 但没有发现人类的化石 。 这些遗址的存在表明 , 50-150多万年前 , 人类已在法国出现和活动 。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100万年以上的人类遗存 , 大多位于南北纬35度至赤道的地带 。 这些地区内一年中最短的白昼 , 每天也有10小时 , 这有利于原始人的采集、狩猎活动 。 随着纬度的增高 , 因冬季白昼过短 , 获取食物的季节性矛盾扩大 。 加之气候因素 , 妨碍了原始人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迁徙 。

虽然人类在140万年前已懂得用火 , 但只有较普遍地掌握使用和保存火的技术后 , 才有可能在远离热带的地区生活 。
法国地处中纬度 , 加上大海的阻隔 , 在早期猿人和晚期猿人阶段 , 人类虽曾多次在此居住 , 并留下他们的踪迹 , 但还没有能力定居下来 。 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的化石根据现有材料 , 大约从中更新世的后期起 , 人类开始在欧洲作永久性的居住 。 法国东南部和西南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人生活的地区 , 那里发现不少人类化石 。
较早的有比利牛斯山多达维附近阿拉戈洞穴中的多达维化石人 , 包括一些颅骨和二块下颌骨 , 约距今20万年 。 拉·捷斯洞穴中的化石人约距今15万年前 。 从体质进化角度划分 , 这两种化石人都属于从晚期猿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类型 。 较晚的化石有勒·拉扎勒特人、蒙特穆兰人、丰特舍瓦德人 , 以及苏阿特岩棚遗址化石人 。 这几种化石人的时代 , 都属7-10万年前 。 他们是尼安德特人的祖先 。

从更新世晚期最后一次间冰期结束至维尔姆冰期开始 , 即大约7.5万年
前起 , 属于早期智人阶段的典型尼安德特人在法国各地出现 。 尼人的前额低而倾斜 , 眉脊粗厚形成一线 , 下巴颏不明显 , 脑容量已达1101600毫升 , 但脑形及褶纹不及现代人发达 , 身高较现代人为矮 。
尼人是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的创造者 。 他们大多居于洞穴或岩棚内 。 法国西南部 , 尤其是多尔多涅地区 , 发现许多尼人化石 。 较著名的有沙朗特的拉基诺人 。 这是在一岩棚遗址内发现的妇女和小孩;西南部拉沙佩勒一一欧赛恩茨(圣沙拜尔)洞穴的拉沙佩勒人 , 这具近于完整的男性骨架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完好的个尼人化石:多尔多涅地区拉法拉西岩棚遗址内发现的拉法拉西人 , 包成年男性、一成年女性和一些较年幼的个体 , 以及多尔多涅河畔多梅附近的康贝格伦诺人 。

大约4万年前 , 尼安德特人逐渐为晚期智人所取代 。 晚期智人的体质结构和形态与现代人已没有多大区别 , 他们的额骨变直 , 出现下巴颏 , 平均脑容量达到1400毫升 。 晚期智人在法国分布较广 , 他们创造了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奥瑞纳、梭鲁特、佩里戈尔、沙泰勒佩龙、马格德林等文化 。 最具代表性的晚期智人是克罗马农人 , 最初发现于多尔多涅省莱塞济附近的克罗马农岩棚 。 克罗马农人下颌有颏隆突 , 前额饱满 , 个体高大 , 肌肉发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