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镇割据简介 为什么唐代会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藩镇割据通常指的是唐朝安史之乱以后 , 外地将领拥兵自重 , 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 , 一直持续百多年直至唐朝灭亡 。
其发生是由于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添了许多节度使 , 而节度使管辖的地区称为“藩镇” , 唐朝中央政府本以为 , 可以通过藩镇来平定一些叛乱 , 不料藩镇就是导致唐朝混乱乃至灭亡的总根源 。而藩镇割据基本上是安史之乱的延续;唐亡以后出现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 也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藩镇割据的问题对唐代、五代乃至北宋都产生重大影响 。
藩镇割据总是不自觉地把藩镇与割据联系在一起 , 似乎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已经是四分五裂 , 气息奄奄 , 而且也模糊对唐朝中后期一百五十多年的政治风潮、经济变革、制度更替以致文学艺术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 将长达一个半世纪的复杂历史笼统地称作藩镇割据 。唐代藩镇割据与动乱的历史 , 是从安史之乱以后开始 , 所谓“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 。黄巢起义以后 , “天下分裂而无纪” , 接于五代十国 , 陷于军阀混战的另一番境地 。
【藩镇割据简介 为什么唐代会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实际上 , 从公元763年安史之乱平定 , 到唐懿宗在位期间黄巢起义爆发的乾符年间 , 大约110多年时间里 , 藩镇的形势是比较稳定的 , 藩镇数目最多也大体固定在46个左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