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最忌惮的四名敌将是谁 徐晃张辽周瑜鲁肃( 二 )


随后,周瑜当机立断,虎扑夏口,逆江而上,提前两天占据陆口、蜀山,并循序渐进的将曹军引入河道纵横,山丘林立的湖曹操克定荆州之后,对孙刘联盟枕戈待旦 。以刘备、关羽为首的文臣武将,无不心怀忧弊 。于是“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 。战卒有几?”瑜曰:备曰:“恨少 。”
周瑜要以区区三万之众,破曹操百胜之锋,不仅关羽所部水军不以为然,就连刘备本人也是心存疑惧 。
而周瑜却淡然自若,先是陈以“操自冒四患”之论,而后举重若轻的说道:“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
随后,周瑜当机立断,虎扑夏口,逆江而上,提前两天占据陆口、蜀山,并循序渐进的将曹军引入河道纵横,山丘林立的湖汊地形,以便外扼江心、内屯兵粮 。《孙子兵法》指出,“料敌制胜,计险隘远近,上将之道也 。”周瑜尚未火攻,只凭地利设伏,已令敌军千里舳舻,数月难下 。曹操无奈,只得“引次江北” 。
至此,关羽所部水军诚心敬服,甚至其主刘备也不得不发出“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的浩叹 。
如果赤壁之战,仅仅是令刘备、关羽等人赞其兵法和勇毅的话,那么周瑜提出“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的动议,就足以让二人叹其胸怀天下的智略 。曹操北归之后,周瑜到京口拜见孙权,并对他说道:“曹操刚刚战败,他(现在)忙着处理自己内部的隐忧(隐患),没空搭理我们江东 。我请求和奋威将军孙瑜(孙权的堂兄)一起发兵夺取益州和汉中(张鲁的辖地),(占领益州之后)留下孙瑜固守,并和马超结盟,我回到江东和您一起攻占襄阳县,以压迫曹操,(然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谋取北方 。”
若诚如斯言,鲁肃所提“划江而治,二分天下”,或有成算 。可惜天不假年,其人早夭 。
卢弼就此发表议论说:“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四,鲁肃 。
鲁肃一生竭力辅佐孙权,每遇大事,他都参赞谋划,且思深虑远,有过人之明 。事实上,他之所以能“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不惟是他促成孙刘联盟,与及提出了“建号帝王以图天下”的战略目标而已 。还在于,他大智大勇、临危不惧、坦荡豪爽、能言善辩 。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为成偏安霸业,仍不肯将荆州属郡交还,并给关羽增兵三万,以固防守 。鲁肃为大局着想,邀请关羽约谈,提出双方“单刀赴会”的建议 。然而,他部下将领担心送羊入虎口,极力劝阻 。他却毫无畏惧,毅然赴会 。
会上,鲁肃数次指责关羽君臣背信弃义,以邻为壑 。关羽颇为不忿道:“乌林之役,左将军身在行间,寝不脱介,戮力破魏,岂得徒劳,无一块壤,而足下来欲收地邪?”鲁肃据理力争,“主上矜愍豫州之身,无有处所,不爱土地士人之力,使有所庇荫以济其患,而豫州私独饰情,愆德隳好 。今已藉手于西州矣,又欲翦并荆州之土,斯盖凡夫所不忍行,而况整领人物之主乎!肃闻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按说关羽素来骄矜,此时又以三倍军力凌于其上,不该示弱,却十分意外的沉默不语 。不久,“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
刘备、关羽最终肯割让城池,虽然主要是因为曹操南征在即,两家需要重修盟好,但同时也可看作是二人对鲁肃当初向孙权“力主借地”之高风亮节的回报 。
【关羽最忌惮的四名敌将是谁 徐晃张辽周瑜鲁肃】诗人鲍皋展拜鲁墓时,曾有诗云:“破虏封何在?巍然鲁大夫 。霸图更代有,长者至今无 。日暮烟平堑,江春酒满壶 。指囷犹可作,差免哭穷途 。”其殊俗高德,诗可概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