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镇起义 鲜卑贵族最后的狂欢
元法僧去建康的时候,已经70多岁了,萧老大是信佛的,对这种老年人格外照顾,据说在建康,还是锦衣玉食,舒舒服服的过了好些个年头,徐州这摊浑水,留给了南朝,梁武帝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萧综,就是那个疑似萧宝卷儿子的二皇子 。从建康到徐州,路还蛮远,担任护送任务的,是陈庆之 。人到中年的老陈,刚开始,并没得到萧老大的认可,可能是因为下棋老输吧(陈庆之内心是奔溃的:开玩笑,你是皇帝,我敢赢么),无论如何,老陈干的,都是VIP接待工作,元法僧投降,去接一下,萧综接管徐州,去护送一下 。徐州这块地盘还蛮大的,更重要的是,战略位置特殊,徐州没了,洛阳就没那么安全了,于是北魏政府出来讨伐萧综的,是这么两位爷,一位叫元延明,一位叫元彧(读yu) 。
元延明是个读书人,也是拓跋家族的一员,因为喜欢读书和乐善好施,风评不错,之前在徐州也当过几年的刺史,有群众基础,所以这次出征,有一半是希望,利用元延明的人望,招降徐州城的百姓,结果把对方的主帅萧综给招降过来了,算是超额完成任务,据说后来做了尚书令和大司马 。
元彧的来头更大,标准的皇族后裔,他是太武帝拓跋焘第四个儿子拓跋谭的后代,原名叫元亮,字仕明,因为和北魏开国功臣穆崇的后代穆亮重名,自愿改名,皇帝很高兴,“仕明风神运吐,常自以比荀文若(荀彧),可名‘彧’,以取定体相伦之美 。”于是,就成了元彧 。
不过,这位元彧兄就比较郁闷了,他的第一次大型战役,是镇压六镇起义,结果还失败了,被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名字就这么长,肯定不简单~)追着打 。
六镇起义在北魏历史上非常有名,可以说,北魏末期的大部分叛乱都和这次起义有关,事件直接的反应就是边关将领的叛乱,原因是他们在边关流血拼命,孝文帝实行的汉化改革,却一点都没照顾到他们,就好比,一线员工拿的奖金,反而比办公室里整天喝喝茶的大叔还少,士兵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在北魏边境,也存在一个强大的部落政权,柔然,关于他的历史,在《孝文帝改革》一章里有介绍,早在北魏建国初期,柔然就不断的骚扰边境,当时北魏的中心还在平城,柔然的骚扰对平城威胁很大,于是道武帝拓跋珪就派遣鲜卑主力的一部分,常年进驻柔然边境 。
到了太武帝时期,拓跋焘从司、幽、定、冀四州,征调了十万人,自北京延庆到山西河曲一带,修建防御工程,六镇的规模基本成形 。所谓的六镇自东往西依次为:怀荒、柔玄、抚冥、武川、怀朔、沃野 。大草原上,战士的地位是很高的,阿凡达中的杰克,骑马射箭、翼龙都会骑了,才算一个合格的战士,而六镇的士兵也不是谁都能去,需要鲜卑贵族的身份,作为拱卫京城的部队,出将入相也不是梦,但是孝文帝改革后,这六镇士兵的地位从天上掉到了地狱,跟着皇帝留在中原的部落兵,成为羽林、虎贲,那是高级兵种 。
六镇的呢,史书上的称谓叫镇户,其实就普通老百姓,而且不能内迁,一旦去了六镇当兵,这辈子甚至儿子孙子也没机会享受中原的繁华了 。
当北魏人民因为改革,高高兴兴奔小康的时候,曾经部落的骄傲,现在只能挣扎在温饱线上,更重要的是,柔然自内部叛乱后,势力下降,之后迁入六镇的,一般都是罪犯和豪门的家丁 。
无论战略地位还是社会地位,都没了,小伙伴们有怒气,有人一勾,就出来了 。
公元523年,怀荒的镇民首先不高兴了,当地的主将把每月的口粮给扣了,没发,战士们本来心理就不平衡,现在连吃的都没了,于是闹哄哄的,把主将给杀了,有人挑头,后面的全都跟上来了 。
此后,破六韩拔陵攻占沃野镇(就是那个把北魏的荀彧给打趴下的匈奴人,原先也是沃野镇的镇民),不久,起义席卷了六镇所有城市 。
当时刘腾刚死,掌握大权的是曾经帮助元法僧求情的元叉兄,元叉也没闲着,先后派出几波人马镇压起义,可惜都被破六为代表的六镇兵打败了,正好这个时候,被幽禁了4、5年的胡太后和孝明帝,成功逃跑,然后发动政变,元叉被杀 。
作为老大的胡太后和皇帝出场,北魏军队肯定要好好表现一下,另一方面,送了礼物到柔然,帮忙出兵,一个需要稳定,一个需要财富,于是,柔然可汗带了十万兵马,进入六镇,和北魏政府军组成包围圈,围剿起义军 。
本来只是因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现在事情闹的这么大,六镇民兵也很害怕,毕竟造反,是要砍头的,刚好,北魏来镇压的部队里,有个叫元琛,没打过破六,却玩起了心理战:投降不杀,老家还有老婆孩子,只要投降就没事,于是呼啦啦一片全倒了,破六也没冲出柔然和北魏的包围圈,半路被杀 。
推荐阅读
- 方腊起义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又是怎样被俘的
- 武昌起义打响第一枪者程正瀛为何鲜为人知?
- 赤眉起义为什么会失败?赤眉军是被谁打败的?
- 闯王李自成为何要起义?李自成简介
- 黄巾起义领导者张角简介 张角怎么死的?
- 吴广死因之谜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吴广怎么死的?
- 隋唐起义首领李密为夺权竟不惜杀害恩人翟让
- 是谁拉开唐末农民起义序幕 唐末农民起义解析
- 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什么?为何会起义
- 大泽乡起义简介 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