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寡妇潘巧云爱上野和尚的隐情

【《水浒传》中寡妇潘巧云爱上野和尚的隐情】潘巧云在水浒传中也许没有另外一位她的本家潘金莲出名 , 但同样做为水性杨花的代表人物 , 号称风韵寡妇的她 , 原是一屠夫之女 , 曾嫁与本府王押司为妻 , 王押司去世后 , 改嫁与杨雄 。两年来 , 杨雄因公务繁忙 , 经常在衙门当值 , 疏冷了潘巧云 。不想潘巧云水性杨花 , 耐不住寂寞 , 终与海闍黎裴如海勾搭成奸 。后来 , 被石秀发觉 , 却又不思悔改 , 乃进谗言与杨雄 , 教杨雄赶走石秀 。石秀不忍杨雄受蒙骗 , 乃暗中设计杀害裴如海 , 并与杨雄将潘巧云骗上翠屏山 。杨雄得知真相 , 怒杀潘巧云 。
由于《水浒传》讲 , 潘巧云在河北蓟州翠屏山被杀 , 使翠屏山也沾了些淫荡之气 。翠屏山 , 据清道光《蓟州志》卷二《盘胜》说 , 此山在城西北 , 又称翠屏峰 , 属于盘山风景区 。“翠屏峰在天成寺后 , 古木干章 , 悉从石罅中进出 , 层层鳞砌 , 春夏之交 , 绿翠参天 , 霜黄碧叶纷遍地 , 乃山之曲室 , 殆非人间” 。但也有人称翠屏山在山东梁山县寿张集或平阴县西25里的玫瑰庄 , 系水泊梁山附近的一座小山 。并说北宋时 , 翠屏山玉带河畔有潘巧儿、杨大牛订为娃娃亲 , 后潘巧儿为翠屏山和尚海能奸污霸占 , 杨大牛因此大闹翠屏山 , 杀死海能和巧儿 , 投奔梁山 。近人冒广生《小三吾亭诗集》也有《翠屏山》五古一诗 , 有注说:“舞鹤楼 , 在蓟州城内大街 , 相传即潘氏妆楼 。”以上诸说纷纭 , 不过是小说家言 , 固未足信 。至于与潘巧云窜同作奸的贴身丫头迎儿 , 宋元笔记和话本多以丫头命名为“迎儿”者 , 如宋话本《简帖和尚》说 , 皇甫松家13岁丫头名唤迎儿;《三现身包龙图断冤》也有丫头迎儿 。迎儿作为丫头例名 , 只是一种符号 , 宋元多采用 , 被《水浒传》顺手捡来而已 。
潘巧云的奸夫、蓟州报恩寺和尚海阇黎 , 俗家名裴如海 , 出家法名海公 。阇黎 , 是“阿阇黎”的简称 , 梵语意译为“轨范师” , 大概是佛家寺院的职事之一 。海阇黎看来有些音乐细胞 , 唱经好嗓音 。按 , 海阇黎唱经 , 乃是正宗和尚借用民间通俗乐曲讲解经文 , 采用为佛事仪式制作的法曲 , 结合梵唱以及演奏佛曲的乐器 , 并掺进中国传统器乐和道教音乐 。在海阇黎生活的两宋时期 , 法乐更加系统而完整 , 且形成了南峨眉、北五台两大流派 。其中北五台派又分为东西两路:东路以太行山东(今河北)为区域 , 以演奏铙钹为著;西路以太行山西(今山西)为区域 , 以曲调演唱华丽见长 , 所以《水浒传》中海阇黎唱的音乐当属于东路 。俗语云:声色犬马 , 可见导致人性的堕落 , 美声犹在美色之上 。海阇黎和杨太太吊膀子 , 因性丢命 , 罪有应得 , 本不足惜 , 可半个世纪前 , 竟有人将海和尚改编为原是绒线店小老板 , 与潘小姐青梅竹马 , 后潘为王押司强娶 , 故海出家当和尚云云 。其实那海和尚那厮唱的一口好梵音 , 无异今日之流行音乐 , 人生寂寞如潘小姐 , 就算不曾与老海青梅竹马过 , 一听此靡靡之音 , 娇躯上下 , 恐怕早已酥麻半边矣 。
再说潘巧云的本夫杨雄 , 其绰号在《宣和遗事》和元杂剧《诚斋乐府》中 , 本作“赛关索” 。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也作“赛关索” 。两宋时武人 , 多喜用“关索”为己之别号 , 或相互指称 , 如小关索(《过庭录》)、袁关索(《林泉野记》)、贾关索(《金陀粹编》)、张关索(《金史·突合速传》)、朱关索(《浪语集》);又《三朝北盟会编》记有岳飞部将“赛关索”李宝、镇压方腊义军的宋将“病关索”郭师中(《武林旧事》) 。据称此“关索” , 即三国关羽之子 , 但查《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 均无有此记载 。元代至治《全相三国志平话》、明代弘治《三国志通俗演义》也未记有其人其事 , 而民间传说则甚多 。西南地区多有取地名为关索岭、关索庙 。“云贵间有关索岭 , 有祠庙极灵”(《池北偶谈》) , “关索岭在州城西三十里 , 上有汉关索庙 。旧志:索 , 汉寿亭侯子 , 从武侯南征有功 , 土人祀之”(见《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安顺府永宁州》) 。也有认为“关索”非人名 , “西南夷人谓爷为索(关索即关老爷) , 讹传为蜀汉勇将姓名 , 宋人遂纷纷取以为号” 。近人余嘉锡则称 , “宋人之以关索为名号者 , 凡十余人 , 不唯有男而且有女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