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列出的“不征之国”具体都有哪些呢?
人物简介:朱元璋(1328年—1398年) , 字国瑞 , 原名重八 , 濠州(现安徽凤阳)人 , 明朝开国皇帝 。在位期间 , 他支持农业 , 兴修水利 , 减免税负 , 创造了历史上的“洪武之治” 。
去南京旅游 , 中山陵是很多游客必去的景点 。与之相比 , 相隔不远的明孝陵就显得稍许冷清 。这两座陵寝的主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 一位是孙中山 , 一位就是朱元璋 。
或许历史正在走远 , 大明的面目越来越模糊 , 但是如果在阳光明媚的上午 , 亲自去明孝陵里走一走 , 亲手去抚摸那些石人 , 你会发现 , 其实 , 历史并不遥远 。
顺着明孝陵的甬道往里走 , 不远处就会看见一座石碑 , 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治隆唐宋” 。这是清朝康熙皇帝来拜谒明孝陵时留下的 , 意为朱元璋治理下的大明朝要超过唐宋 。
朱元璋的前半生 , 戎马倥偬 , 最终建立大明;他的后半生 , 集权施政 , 为后代留下一个四方来贺的王朝 。他既提倡和平外交 , 又在后期实施海禁 , 这些都对丝绸之路产生了巨大的、历史性的影响 。
颠沛流离的少年时代
1328年的一天 , 在濠州(现安徽凤阳)的一个贫苦农民朱五四家里 , 又诞生了一个男婴 。传说男婴母亲刚怀孕时就梦见神灵给了她一颗药丸 , 放在手中闪闪发光 , 待吞服后 , 一下子就惊醒了 , 发现口中还有香气 。
男婴出生时 , 红光满室 , 夜如白昼 , 邻居看见后 , 以为是着火了 , 奔走救援 , 赶到后却发现什么也没有 。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这些神奇事件只是他当上皇帝后人们的杜撰 。事实上 , 光看朱元璋的原名 , 就能猜测到:他的出生其实非常平凡 。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 意思是加上伯父家的4个堂哥 , 他前面已有7个兄长了 。也就是说 , 他的名字在还没出生前就取好了 , 可见朱元璋父亲朱五四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男孩出生时的神奇之处 。
虽然出生平凡 , 但朱元璋从小就表现出强大的生存能力 。当时正值元朝末年 , 钞法变更 , 物价飞涨 , 各地农民纷纷高举义旗 。1343年 , 朱元璋的老家大旱 , 又遭遇蝗灾和瘟疫 , 人畜大批死亡 , 朱元璋的父亲、兄长和母亲也未能幸免 , 相继身亡 , 朱元璋幸存下来 。
16岁的朱元璋孤苦伶仃 , 无依无靠 。他想起幼年时曾许愿去凤阳皇觉寺当和尚 , 就剃度出家了 。但是寺里全靠布施生活 , 大灾之年 , 哪来的布施?于是 , 朱元璋仅在寺里待了50多天 , 也没吃几顿饱饭 , 就又拿个破碗出来化缘了 。
当时的村民自己都食不果腹 , 哪还有东西施舍给外人?所以 , 朱元璋就用别人剩下的白菜帮子、菠菜叶、馊豆腐和剩锅巴做成菜汤填饱肚子 。后来流行的相声段子“珍珠翡翠白玉汤”就是根据朱元璋的这段经历编的 。
当时正是朱元璋从少年到青年的转折期 , 也是性格形成期 。也许正是这段颠沛流离的经历 , 使他变得坚强勇敢 , 也形成了残忍、猜疑的性格 , 这种自信又自卑的性格在他日后的执政表现上更为明显 。
心狠手辣的集权统治
1351年 , 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 。当时主张推翻元朝的白莲教信徒韩山童、刘福通认为时机已到 , 就编造“莫道石人一只眼 , 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 , 四处传播 。他们在河道中埋了一独眼石人 , 待石人挖出 , 人心浮动 , 就乘机在颍州(现安徽阜阳)发动起义 , 史称“红巾军起义” 。
对边疆民族 , 朱元璋采取了“以德怀之”“因俗而治”的政策 , 如在西域设置卫所 , 开展茶马贸易;在西藏建立军政统治机构 , 尊崇藏传佛教;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 , 即继续以当地族群的首领世袭地方官职 。
【朱元璋列出的“不征之国”具体都有哪些呢?】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