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中的真实人物 明史案的幸存者是金庸祖先
全书的引子是《明史》一案,吴之荣告发、鳌拜下令严查、江南无数读书人惨遭牵连,乃是清初最著名的文字狱 。而通过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三位大儒的口述,引出了两个人,一个是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另一个是大力将军吴六奇 。
吴六奇沦落街头时曾受名士查继佐(字伊璜)之恩,日后发达并身居高官,又在《明史》案中救了查继佐 。这段令人津津乐道的传奇并不是金庸原创,早在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就已记述过(不过名字叫做「吴六一」),而查继佐是金庸祖上先辈 。引入这个故事一是为了增加剧情的趣味性,二也是为纪念先人 。
不过,历史上的吴六奇除了救人报恩一事之外,并不算多么正义的人物,主要原因是他身为明朝总兵却率部降清,并在清朝身居要职 。而故事中的吴六奇是个慷慨豪迈的奇男子,暗地里反清复明,结交仁人志士,还做了天地会红旗香主,只可惜最后身遭暗害 。
而那个告密小人吴之荣,史载他死于疟疾 。书中安排韦小宝带他去庄家灵堂后活活吓死,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吧 。
鳌拜身为辅政大臣,在索尼死后大权独揽,又擅杀苏克萨哈、在朝中跋扈嚣张甚至连皇上都不放在眼里,最后终于被长大成人的康熙帝亲率一群习武的少年人擒获,这是百分之百的史实 。但里面加了个韦小宝,戏剧化与惊险程度大增 。
顺治偏宠董鄂妃、在她死后心灰意冷乃至剃度一事也是史实 。而且师傅正是那个玉林禅师、连自己的法名都叫行痴——这些都和书中一致 。但不同的是玉林深明世务,力劝皇帝虽可以学佛法、但身为天子不能真的出家为僧 。顺治只好重新蓄发,但精神支柱垮掉的他不久就驾崩了,并没有跑到五台山去出家 。
「永不加赋」是康熙后期的经济政策,也是国家政局安定后为了体恤民生而采取的措施 。倘若在三藩未平、外患未除的情况下就这么搞,那简直是在开玩笑,属于自断手臂了 。而且顺治的施政水平和他儿子天差地远,自己都未必能想出这四个字来 。
书中有三个整日吃闲饭、拍马屁、贪钱财的官员:明珠、索额图、康亲王,之所以塑造成这样,那完全是为了趣味性以及衬托韦小宝了 。
历史上的纳兰明珠是康熙朝中重臣,可不是那个唯唯诺诺、为人圆滑之极的马屁精 。力排众议撤三藩、支持施琅的攻台计划都是他的功绩,不过全被揽到了韦小宝头上……
索额图则是扳倒鳌拜的功臣,平定三藩时也出了不少力气,而最大的功劳则是签订《尼布楚条约》,确立东北中俄疆界 。这些功劳也归了韦小宝,他自己成了远远躲开战场的胆小鬼……
康亲王杰书更是一代名将,在三藩叛乱时临危受命,平定了耿精忠,而后进军福建,收复厦门、金门等地,把郑经赶回了台湾 。这回总算没让韦小宝抢走,可他在书中也变成了个整日饮酒作乐的寻常王爷……
建宁公主嫁吴应熊确有其事,但韦小宝无论如何都没法赶上 。因为真正的建宁不是康熙的妹妹,而是姑姑,比康熙大十三岁……她嫁给吴应熊时是顺治十年,第二年康熙才出生 。
既然担任赐婚使一事不存在,那韦小宝在云南的种种见闻也都并不是实情了 。日后三藩叛乱、吴三桂称帝后不久死亡等等均是史实,但此时韦小宝被软禁在通吃岛,没法参战,内心甚感遗憾 。
正史中陈圆圆没有和李自成怎样,因为抢走她的是李手下大将刘宗敏 。清兵入关后陈圆圆又被吴三桂抢了回来,并随他一起去了云南 。至于结局如何,有人说是病死了,有人说她不愿和吴三桂的其他姬妾争宠而出家了,道号寂静,吴三桂叛乱被平后不知所踪 。小说里选了后一种解释,其中她最大的功劳大概就是生了个女儿阿珂,顺便引出了九难师太等一系列剧情 。
当然,如果有「百胜刀王」胡逸之时刻随侍在侧,那陈圆圆也能安度晚年了吧 。
清初著名的河西四汉将:张勇、赵良栋、孙思克、王进宝,在小说中都成了韦小宝的结义兄弟 。
赵良栋一出场时只是个不起眼的大胡子武官,因为不拍韦小宝马屁而留下了深刻印象 。历史上赵良栋的性格也确实是耿直不阿,但人家并非默默无闻之辈,康熙初年已经升任总兵,正二品,也就是说韦爵爷视察天津驻军时如果他在场,那必然是总负责人,怎会连名字都记不住……
书中张勇、孙思克、王进宝是在吴应熊府中与韦小宝见面的,而且除了张勇是云南提督之外,孙、王都只是副将 。这也与史实不同,张勇此时已调任甘肃提督十余年,后两人也是他麾下总兵,哪里还会受吴三桂节制?
推荐阅读
- 揭秘历史上最真实的反清复明以及失败原因
- 射雕中的郭黄恋 门不当户不对的经典结合
- 金瓶梅中的大款花子虚为何只混成了老四
- 谶语中的历史 秦国灭亡的三个神秘预言
- 两幅慈禧肖像留下的千古谜团 哪个慈禧更真实
- 奇特的武侠现象 为什么小说中的江湖充满处女?
- 中国历史上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真实面目
- 金庸笔下倚天屠龙记中明教与历史上真实明教
- 印度古老传统 美女天仙的印度圣女真实生活
- 哪些好汉被女人逼上梁山 水浒传中的红颜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