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来源 揭秘历史上关于中元鬼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源 揭秘历史上关于中元鬼节的由来】中元节由来: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 ,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 , 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 , 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 , 七月十五日为中元 , 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那么中元节是如何形成的呢?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 , 乃庆元宵 , 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 , 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 , 乃食寒食 , 纪念贤人 。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 , 道士建醮祈祷 , 乃是汉族传统民俗 , 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 , 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
中元节的源头 , 应与中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 。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 , 称上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 。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 , 称中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 。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 , 称为万元节 。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 。
中元节 , 在农历七月十五日 , 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 , 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 , 例要上新坟 , 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 , 所以 , 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 , 成了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
七月原是小秋 ,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 , 用新米等祭供 , 向祖先报告秋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 , 即买练叶 , 享祀时铺衬桌面 , 又买麻谷巢儿 , 亦是系在桌子脚上 , 乃告先祖秋成之意 。”七月小秋作物成熟 , 讲究孝道的中国人 , 例要向先祖报告 , 并且请老祖宗尝新 , 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 。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 , 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 , 也是地狱开门之日 , 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 , 因此又是鬼节 , 所以民间要设道场 , 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 , 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 。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 , 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
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 , 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 , 只是减轻了一些 , 希望他们早日安息 。在法事中 , 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 , 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 , 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 。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 , 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 。
按佛教典故 , 关于“盂兰节”的起源 , 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 , 收了十位徒儿 , 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 , 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 , 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 , 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 , 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 , 吃的、饮的都没有 , 境况堪怜 。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 , 于是就运用法力 , 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 , 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 , 就立即化为火焰 , 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 , 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 , 佛祖教训他说 , 他的母亲在世时 , 种下了不少的罪孽 , 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 , 万劫不复 , 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 , 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 , 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 , 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 , 以超渡一众的亡魂 。后来 , 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 , 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 , 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 , 人们都会宰鸡杀鸭 , 焚香烧衣 , 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 , 以化解其怨气 , 不致于遗害人间 , 久而久之 , 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
推荐阅读
- 冬至的传统风俗有哪些 细数这些最传统的习俗
- 三国时期两位最淫艳的女人 一生都在玩弄男人
- 秦始皇为何不停开疆拓土的原因 只因自卑作祟
- 《红楼梦》为什么宣扬“同日生的就是夫妻”?
- 耶律大石是怎么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耶律大石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佛教的“卍”与纳粹标志“卐”之间有何关系?
- 孔子的工资都干什么用了?
- 华夏始祖黄帝的故事
-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