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人为何喜欢把情人节当成“出轨节?

家喻户晓,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华民族传统之“七夕节”,系中国“情人节” 。而公历2月14日,则是西方的“情人节” 。改革开放之后,这一洋节逐步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不断开花结果 。
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西方的“情人节”,在中国大陆,尤其是城市,更为国人所推崇 。然而,为数不少的国人,却有意无意地将“情人节”严重地异化了 。
情人节来临之际,据一份中国第三者民间调查报告显示:当事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近半数以上,文化程度低的较少;年龄方面:以35-45岁中年人为多;婚龄方面:以2-3年短期结合的和儿女初长成的居多;性别方面:女性出轨概率明显低于男性 。而情人节前后正是发现“第三者”的高峰期 。日前,某婚恋交友网站发布了《2011-2012年中国男女婚恋观调查报告》,在对“红颜知己”的调查中显示,四川男性“有(过)红颜知己”的比率高达74%,位居各省之首,而在全国范围内这一数据的平均值也高居69% 。
就概念而论,“第三者”和“红颜知己”是有本质区别的,即前者往往有“肉体上出轨”,而后者通常跟“肉欲的满足”无关 。但在中国现实世界中,“红颜知己”多是“第三者”的代名词罢了 。
概言之,在某些特定人群中,“出轨”已经成为家常便饭,而西方“情人节”的到来,又为其提供了更漂亮的借口 。是故,方有“情人节前后正是发现‘第三者’的高峰期”之说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将“两心望如一”、“夫唱妻随”、“忠贞不二”等等视为传统美德 。然而,最近三十年来,伴随着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等思潮,男女“肉体上出轨”,乃至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现象日益泛滥 。而性学专家李银河等群体的诸如“换妻(换偶)主义”、“卖淫嫖娼非罪化”之类的有悖中华传统美德之言论,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
诚然,人与人之间产生好感,乃至生出喜欢、爱恋之情,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人类为何会远离原始社会的“肉体随意交合”,而一步步演绎到如今的“一夫一妻制”呢?这,貌似很高深的问题,其然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因为“肉体随意交合”,不但会危害当事者的个体之身心健康,而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且不利于人类的延续 。何况,男女之间产生情意,难道一定要在肉体上占有吗?
对此,很多人会不以为然,而可能开始谩骂笔者罗竖一 。其实,谩骂笔者事实上就是谩骂其自己 。不信的话,请继续看下文 。试问:哪个人“肉体上出轨”之后,会自动地亲口告诉丈夫或者妻子呢?哪个人会支持自己的父母在“肉体上出轨”呢?哪个人会支持自己的儿女、媳妇或女婿在“肉体上出轨”呢?
通常而言,大家普遍不会 。为何呢?因为其内心深知“肉体上出轨”有害,因为其内心深知面子上过不去,因为其内心明白“肉体上出轨”是不道德的 。但是,当其自个儿面临“肉体上出轨”的诱惑时,却往往会按捺不住,而成为“出轨者” 。这,究竟是为何呢?说白了,此为极端自私的心理在起作用 。换言之,别人不能做,但是其自个儿却可以去做 。当然,“肉体上出轨”,究其本质,乃是不道德的,而跟自控能力不强等也密不可分 。
【揭秘:中国人为何喜欢把情人节当成“出轨节?】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可悲的是,现在很多的中国人觉得自己“肉体上出轨”没什么,那是人性 。是的,包括蒋介石这样的昔日中国之领袖,也会在“肉体上出轨”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从可信度极高的《蒋介石日记》来看,其一旦在“肉体上出轨”,必然会在日记中痛骂自己,有时甚至其精神上刚想“出轨”,马上就输给了中华传统美德,而很快远离“肉体上出轨”,并予以记录 。不过,有关“肉体上出轨”的不良社会现象,如今日益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鄙视 。
据媒体报道,近日,38岁单身硕士涂世友建“雅品贞操网”,倡导“婚前守贞” 。此举,不排除有炒作的嫌疑,但就社会良性之发展而言,其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尽管性学专家彭晓辉等人不以为然,而认为“如果是个人行为,我完全尊重,但她建立网站并引起关注成为公共话题后,她的行为就可能引领文化思潮和社会发展方向 。我希望她不要将守贞作为道德的标签来表明自己的贞操 。”
至于彭晓辉先生在性学方面的思维逻辑,笔者在2011年5月间,驳其所持“遭遇性侵犯女性应主动递上避孕套”观点的相关时评文章中已经做过分析,故不再多言 。然需要提醒一下的是,彭晓辉先生既然“完全尊重”涂世友的“个人行为”,为何又“希望她不要将守贞作为道德的标签来表明自己的贞操”呢?此为何等怪异的思维逻辑呢?当然,无论是谁,都有其话语权,也有权决定自己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