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在中国古代为何最早用作比喻兄弟?

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南朝《文选》中《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写道:“骨肉绿枝叶,结交亦相因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 。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 。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
意思是说:“兄弟的亲密关系就像树叶长在树枝上,朋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相亲 。四海之内都是兄弟,谁也不是互不相干的陌路人 。何况我们是枝干相连的骨肉兄弟,我和你同出于一个身体 。从前亲近得如鸳鸯,现在像是居于西方的辰星与居于东方的商星彼此出没不相逢……”由此,这首诗写的是兄弟赠别,诗中的“鸳鸯”指兄弟 。
魏人嵇康在《赠兄秀才入军诗》之一中写道:“鸳鸯于飞,肃肃其羽 。朝游高原,夕宿兰渚 。邕邕和鸣,顾眄俦侣 。俛仰慷慨,优游容与 。”嵇康在诗中描述了自己与兄长陶醉于山水之间的自在与快乐,那长满兰草的小洲,一汪清澈的湖水,声声相和的水鸟……由此,这首诗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 。
晋人陆云,字士龙,年轻时与其兄陆机齐名,号曰“二陆” 。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书》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曰:“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 。”此处是以“鸳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 。
【“鸳鸯”在中国古代为何最早用作比喻兄弟?】“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朝诗人卢照邻在《长安古意》中把一对情侣的情切切意绵绵刻画得淋漓尽致 。据1980年版的《辞海》,以“鸳鸯”比夫妇,即始于卢照邻的诗 。从此,“鸳鸯”成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的表率,成了人们心目中永恒爱情的象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