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晋封的“凤藻宫尚书 贤德妃”是什么东西?

贾政过生日 , 一家人正热热闹闹摆酒听戏 , 内廷太监前来传旨 , 着贾政立刻陛见 。这一下子整个贾府上下都惴惴不安 , 生怕贾政此去招来祸事 。一家子眼巴巴等了大半天 , 才传来消息:元春晋封凤藻宫尚书 , 加封贤德妃 。喜讯传来 , 贾府人丁个个心花怒放、喜气洋洋 。那么这个“凤藻宫尚书 贤德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其实这个官职和品名都是曹雪芹瞎编的 。用今天的话说 , 元春今天的情况就是被父母自愿送给了皇帝做小蜜 , 小蜜做的好 , 结果升格为小老婆了 。其实这个贤德妃也没什么了不起 , 清朝例制 , 皇帝除皇后以外 , 还设皇贵妃 , 一名;贵妃 , 二名;妃 , 四名;嫔 , 六名;贵人、常在、答应 , 人数不定 。元春的地位不过是妃 , 充其量是个贵妃 。妃子这个位置 , 属于那种外面光鲜里头难受的 , 上有皇后、皇贵妃弹压 , 下有嫔、贵人等妒忌 , 只要皇帝腻歪了 , 那就会被直接Delete , 丢进回收站里去了 。除了担心皇帝的始乱终弃 , 皇后也是这些嫔妃们的最大天敌 , 皇后是六宫之主 , 拥有后宫的杀伐决断大权 , 这些嫔妃们哪个敢猴跳猴跳的 , 皇后就会动用自己的权力进行毫不留情的政治打击 。古往今来宫廷斗争从来都是一场没有硝烟却又你死我活的持久战 , 贾元春的困难境遇可想而知 。
不过贾府可不管这么多 , 自打把元春送进宫那天起 , 就成为贾府在政治上的赌注 , 合家人的富贵可都寄托在了她的身上呢!可怜元春苦巴巴熬了这么多年 , 才混了个名份 , 结果好景不长 , 没多久皇帝就对她厌倦了 , 象一张卫生纸似的用完丢在一边 。再加上她最终也没给皇帝生下一男半女 , 不能母以子贵 , 所以到头来还是被皇帝给Delete了 。难怪元春省亲的时候说父母把她送到那个“那不得见人的去处” , 皇宫对于元春而言 , 也确实是个不得见人的去处 。
对元春寄予厚望的贾府除了元春省亲那昙花一观的显赫之后 , 也没有占多大便宜 。尤其是那个六宫都太监夏守忠真的是个“下手重” , 隔三差五地到贾府进行勒索 , 搞得贾府是叫苦不迭 , 略微把钱送的慢了些 , 夏太监就老大不高兴 。这种徒有虚名的状况激化了贾府的矛盾 , 加速了贾府的败亡 。贾府非但没有盼来永久的富贵 , 反而因为元春在宫中的斗争中落败 , 成了政治角逐的牺牲品
从曹公的字里行间 , 可以看出他是比较相信命运之说的 。〖红楼梦〗设计元春生在大年初一 , 暗示元春是个大富大贵之人 , 为她将来成为贵妃埋下了伏笔 , 似乎元春能成大事是生辰八字好 , 是命里注定的事情 。再看其她金钗的人生判词也能证明 , “谋事在人 , 成事在天”是曹公相信命运之说 , 塑造人物形象的依据之一 。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 , 命运这个神秘的东西确实存在 。人们常说:看看你的过去就知道你的现在 , 看看你的过去与现在就知道你的将来 。就是这个道理 。说白了 , 命运就是人生的轨迹 , 可以通过社会环境 , 家庭背景 , 个人成长的历程与性格的形成、发展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 而这种规律性的东西象一只无形的大手可以掌握一个人的一生 , 也可以确定一个人的命运 。元春之所以能成为贵妃不是偶然的 , 是她的人生轨迹所确定的 。
与皇家千丝万缕 , 密切相连的家庭背景是元春成为贵妃的根本条件 。其祖辈就是皇家的亲信 , “九死一生挣下这个家业” , 换来了“钟鸣鼎食之家” , “诗礼簪缨之族” 。其父辈里有一等将军、员外郎等职 , 其兄辈里有世袭三品威烈将军职 。四大家族里其至亲不是官僚就是皇商 , 都与皇家有非同寻常的密切关系 。由此可见 , 元春家族是皇家最信得过 , 最亲密的社会关系 , 就连元春本人也早早被选入皇宫做了皇帝身边的秘书--凤藻宫尚书 。
元春优良的道德品质 。元春在轿内第一次看了为她省亲而建造的大观园内外光景时 , 曾点头叹道:“太奢华过费了” 。在离开大观园时她又再三叮咛贾母与王夫人“倘明年天恩仍许归省 , 不可如此奢华糜费了 。”表明她尊重劳动 , 提倡勤俭节约 , 反对铺张浪费 , 不讲排场的质朴 。省亲时元春为维护皇帝尊严 , 除在公开场合允许长辈行跪礼外 , 其它场合跪礼该免的免 , 体现了她不摆谱 , 不弄款 , 尊重长辈的稳重、朴实 。在“后来添了宝玉 , 贾妃乃长姊 , 宝玉为幼弟 , 贾妃念母年将迈 , 始得此弟 , 是以独爱怜之 。且同侍贾母 , 刻不相离” , “虽为姊弟 , 有如母子”的描写中看到了一个为母分忧 , 体贴人的尊老爱幼的长姊形象 。为省亲演戏 , 龄官自为〖游园〗〖惊梦〗此二出非本角之戏 , 执意不从 , 定要做〖相约〗〖相骂〗二出 , 贾蔷扭不过他 , 只得依他做了 。元妃甚喜 , 命:“莫难为了这女孩子 , 好生教习”;在按例行赏赐时 , 不忘厨役、优伶、百戏、杂行人等情节中 , 元春尊重、体谅、体恤下人之情跃然纸上 。在令人心酸的父女相见时 , 元妃又向其父说道:“田舍之家 , 盐布帛 , 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 , 骨肉分离 , 终无意趣 。”可以看出她淡漠、厌倦最高统治集团富贵生活 , 向往、追求过平常人生活的天真 , 纯洁的心灵 , 这与宫中那种尔虞我诈 , 争风吃醋 , 争权夺利的复杂后宫生活是多么强烈、鲜明的对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