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
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 。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 。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 。
近日,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月边关万古情——昭君与昭君文化》一书,作者是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蒋方 。她长期从事于古代文学与文化的研究,著述可观 。在接受采访人员采访时,蒋方称,文学与历史的交织融合造就了一个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王昭君,但人们往往不能分清,哪一位是历史上真正的王昭君 。“虽然史料缺乏,无法确凿考证,但要走进王昭君,首先应厘清历史真相,尽可能地去还原与接近一个真实的昭君 。”
明仇英画昭君图
汉元帝以“准妻子”嫁单于,更显和亲诚意
【昭君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再嫁新任单于】蒋方指出,昭君出塞,嫁去匈奴,实现了汉匈之间的和亲友好,这是人们熟知的事实 。但是,这一次和亲的不凡意义,却很少有人提及 。王昭君是汉元帝的掖庭待诏,而不是通常充当和亲女的皇室宗亲,故汉元帝是以“赐”的名义将昭君嫁给了匈奴单于呼韩邪 。
“此前汉朝嫁与匈奴的女子,都是皇帝的下辈人,嫁为阏氏后,依照汉朝礼节,皇帝就是单于的岳父,而单于就是汉朝皇帝的女婿 。汉匈名义上结盟为兄弟,实质却是汉朝皇帝占着辈份的优势而居于单于之上 。”但是汉元帝刘奭却没有遵行旧规 。蒋方称,所谓掖庭待诏,就是在后宫等候皇帝召幸的女子 。当汉元帝将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为妻,就是将自己后宫里待选的“准妻子”送给对方,视单于为平辈,给予单于以兄弟的尊重 。正是汉元帝所表现的这种平等的手足之情而令呼韩邪单于非常感动,当即上书表示愿意为汉朝守卫边疆,从东边的上谷起,直至西边的敦煌以外,誓保汉朝的千里边境平安无事 。
蒋方指出,在今天的某些文艺作品中,昭君被冠以“公主”之称而呼元帝为“父皇”,这是想当然的戏说 。“历史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资源,不是不可以展开想象,故戏说也是一种创作的路数 。但是无论何样的戏说,历史人物的伦理关系是不可以破坏的,这会造成人们对史实的误解,也使戏说失去凭借历史的意义 。”
清费以耕摹明唐寅昭君图
昭君“自请出塞”,努力改变自身命运
元帝决定从后宫挑选女子嫁给匈奴单于,王昭君是如何成为“这一个”的?蒋方说,学界对昭君出塞和亲,一直就有“赐婚”与“自请”两种说法 。“尽管史料无载,难以考证和坐实,但是我们可以在史料的基础上综合事理与人情来做分析,来做推断,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史实 。”
蒋方说,“自请”说并非空穴来风 。“自请”说原出自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传》 。“虽然范晔的描述非常剧情化,可能有虚构的成分,但不至于歪曲事实,凭空发挥 。”经过史料的搜检,蒋方在东汉荀悦的《汉纪》中发现了“自请”的记载,推测这可能是范晔《后汉书》中描写的一种来源 。“虽然目前所发现的《汉纪》版本只是“自请”的孤证,但遥体人情,综合事理,我仍然认为‘自请’的可能性最大 。”
蒋方称,学界中,“自请”说是主流,而关于“自请”的动机却有不同说法 。“有两种观点影响较大:一者认为昭君愿做和平使者,一者认为昭君追求爱情,我则认为这两种说法都有拔高历史人物之嫌 。”
蒋方分析,昭君身处华贵冰冷的宫庭,既无皇帝的恩宠,又目睹人事的无情,既思念家乡父老,又倦怠宫廷的冷漠,这位来自楚地的女子,骨子里有着楚人特有的刚强和执拗,她一定会不甘沉沦,而希望奋起一搏 。
“昭君‘自请’,既改变了个人的命运,又改善了两个民族的关系,并奠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可以说,没有‘自请’,就没有流传后世的昭君 。”
昭君的存在意义,远大于实际作为
“在匈奴,王昭君的存在意义,远远大于实际的作为 。”蒋方表示,昭君出塞后对于汉匈交流的贡献,学界颇多热议,但是毕竟史料匮乏,她更愿意用存在的意义来看待昭君在匈奴的交流作用 。
匈奴单于的妻子称为阏氏 。王昭君则是呼韩邪的诸位阏氏中拥有“宁胡”名号的阏氏 。这称号表明,“昭君和亲本身即有符号意义,代表两族合睦,边境安宁,表达了汉族人和匈奴人的共同心愿 。”
推荐阅读
- 薛宝钗住所在哪里 薛宝钗最后怎么死的
- 日媒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后代现在在哪里?
- 揭秘妙玉结局 竟被贼人掳走侮辱后卖入青楼?
- 真奇怪 为何秦始皇一辈子都不立皇后呢?
- 道光皇帝一脚踢死长子后 故宫石狮竟现异样
- 宋高宗赵构宪圣慈烈皇后简介 宋高宗吴皇后生平
- 紫禁城竟没一个厕所 慈禧太后如何解决内急
- 韩世忠怎么死的?南宋名将韩世忠死后葬在哪里
- 中国古代著名男宠 后宫美女在他面前黯然失色
- 唐高宗去世内幕 武则天是幕后黑手促其死亡